“债牛”刹车 央行定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02 09:10

央行重磅出手,“债牛”急忙刹车。

7月1日午间,央行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消息传出后,国债期货全线跳水转跌,截至当日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跌1.06%,10年期主力合约跌0.37%,5年期主力合约跌0.2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8%。银行间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则先扬后抑,10年期国债240004收益率一度上行至2.2850%,30年期国债230023收益率则上行至2.4850%,随后出现小幅回落。

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士对国债借入操作颇为疑惑,并为此采访了多名债市专家。中信建投期货国债首席分析师孙玉龙告诉记者,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可以理解为,后市可能会通过“融券卖出”的政策行为干预当前过低的长端国债收益率。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借入国债有一定成本且到期需要归还,因此,对于国债借入方来说,只有国债价格下跌(对应到期收益率上行),借入方才会产生利润。因此,市场通常认为,债券借入方本质上是债券看空方。因此,央行宣布即将进行国债借入操作之后,债券市场收益率快速上行,国债期货大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后续可以将这些国债再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这是本次公告发布后债券收益率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

“本质上还是要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熊启跃坦言。此前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曾援引市场人士表示,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另据不完全统计,4月初以来,央行通过自身或媒体已经至少九次提示长债收益率相关风险。

从预期引导到行动兑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此举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能近期就会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今年4月以来,央行已通过媒体等渠道多次对长债收益率进行预期引导,一度止住了年初以来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趋势,但近期却又回落至较低水平。例如,6月28日当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0期国债收益率分别降至2.21%和2.43%。

孙玉龙表示,此前央行仅仅是口头敲打,并未出台实际政策,主要通过预期引导的方式,但最终并未止住长端收益率跌破前低。因此,7月1日午间央行明确宣布将采取实际行动,这既是对此前政策信号的兑现,也彰显了央行调控国债收益率至合理区间、打压资金空转的决心。

孙玉龙认为,这一消息无疑是债券市场的一大利空,国债收益率的底部区域有望进一步夯实,未来或将转入上行阶段,国债期货也将阶段性见顶回落。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直言,历史经验显示,倘若市场对于央行预期引导的反应过于平淡,央行就有可能加大预期引导的力度,并开始使用其他政策工具,最终实现政策操作与对外沟通相互印证协同,维护预期引导的“言行一致”。

张旭还提醒,央行并未明确开展国债借入操作的次数,也从不排除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的可能。如果今后一段时间内债券收益率走势不能回升至让央行满意,再次借入并卖出国债或采取其他政策工具也在情理之中。他还判断,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之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5%是大概率事件。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王青表示,潘行长这里提到的“利率风险”,主要就是指一旦后期经济和物价水平明显回升,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上行,届时持有这些债券的保险机构等非银行主体将遭受较大幅度的亏损。

买债不是量宽,卖债也不是收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未来将逐步把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潘功胜发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潘功胜指出,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此前还有券商固收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央行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国债也不是收紧信号,主要是买债的资金和需求太强了,利率就会过快下行,而很多投资机构持有债券的久期较高,利率过快下行容易出现波动加大的现象,这会加剧债券持仓风险。央行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国债买卖来熨平波动,从而减少可能的投资风险。

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在答《金融时报》记者问的文章中指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当前,无论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还是卖出国债,都既有法律支撑也有市场支撑。《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从法律制度来看,央行买卖国债能够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必要补充。从市场角度看,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介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明明也告诉记者,双向的国债买卖操作,是中国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一些发达经济体QE操作的不同之处,而有收有放的流动性管理也更加符合对冲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对流动性产生的扰动。对于后续央行买卖国债的操作,有卖有买或是后续的常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 遏制债券收益率“抢跑”势头 引导金融机构理性投资债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1
分析|央行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调节债市供求关系
澎湃新闻 2025-01-10
10月央行继续净买入2000亿元国债 业内:扭转月初国债收益率曲线“趋平”状况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05
跨月资金面宽松延续 央行国债买卖新入流动性管理工具箱
第一财经 2024-09-03
央行买卖国债操作落地 “买短卖长”有利于维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第一财经 2024-09-01
1000亿元!央行正式下场买卖国债
财联社 2024-09-01
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正式落地 “买短卖长”精准调控收益率曲线
上海证券报 2024-08-31
超长期、短期国债占比过低 央行买卖国债“成长空间”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4-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