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 去年技术交易实现“双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20:16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4月26日,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情况。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顺利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10万项,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536.9亿元,增长7.4%。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758项,同比增长14.9%,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09.8%;“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同比增长9.6%。

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

根据许心超披露的最新数据,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取得以上的成效,首先得益于北京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许心超说。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保障。实施《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使各类创新主体“有的转”“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制定实施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解决高质量成果供给不足、成果承接能力不足、供需信息渠道不够通畅等关键问题。

同时,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制订实施6项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激发转化活力,调动创新主体转化成果积极性。加强建设央地协同转化机制,深入推动25家在京中央高校院所在中关村核心区适用《条例》。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推动10家央属单位和11家市属单位开展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推动33家试点单位在10个领域推进高质量成果产出。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登记技术转移机构174家,技术经理人633名。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推动16家高校院所的200余项专利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对近百家在京高校院所及各区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类评价,以评价促进转化。

此外,北京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京、津、冀科技部门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推动京津冀高精尖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年)》。2023年,共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20家,打造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服务平台28家。科技成果共享库汇集成果4.89万条。50余家在京高校院所与津、冀签订技术交易合同500余项,合同金额7.4亿元。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较为完备

许心超表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还得益于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北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并设立联席会。主责单位包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卫健委等15个委办局,16个区政府及“三城一区”管委会。

北京积极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转化效率。全市登记的技术转移机构达到174家;支持北理工、北工大等单位建设5家产业开发研究院,并持续支持清华工研院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15家概念验证平台开展119项概念验证服务;率先布局23家标杆孵化器;推动组建国产化人工智能等24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支持建设20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布局建设光场、工业芯片核心软硬件等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各区也根据产业布局需求,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支持12家在京高校院所市场化聘用24名技术经理人,推动转化项目405项。推动行业协会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训20场,服务1700余人次。建设北京技术转移学院,支持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培养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440人。自2020年在国内率先启动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价工作以来,有743人获得职称。

此外,北京已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助力小微科技企业发展。2023年以来,推动设立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机器人等4支百亿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并推动设立首期规模50亿元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帮助一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还通过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2023年,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116场,推介项目391项;举办“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中关村专场路演活动”,推介高质量成果118项。建立高质量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新机制,以高校院所发布“需求”、企业“承接”等方式实施概念验证项目39个。

北京将建立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

许心超表示,面向未来,北京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工作,以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为主线,以技术转移机构、产业开发研究院、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及企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为抓手,立足“三城一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科技成果供应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建立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提升创新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北京科技成果向津冀转移转化成效,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朝阳产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筹备启动 技术经理人培训助力科创带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6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买 全球卖”鸣锣开市 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正式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北京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北京市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破8000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21亿 超三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
南方都市报 2023-10-02
打造“全球买 全球卖” 盛会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成效公布|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从1.77万亿元到4.78万亿元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4年增长17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8
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将举办26场技术交易主题活动|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