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12345来电,一位视障儿童妈妈实现心愿:儿子上学路上的红绿灯会说话了
成都商报 2024-01-10 13:07

“现在是绿灯,行人请通过人行横道。”1月6日中午12点30分,在成都市青羊区双清中路与锦西路交叉口,一旁的红绿灯正在对实时路况进行语音播报。从锦西路右拐约1公里,两个大交通口的红绿灯也都安装了语音播报器。

语音播报器安装背后,是成都妈妈洪燕的小小心愿。洪燕的孩子俊博(化名)是一名视障孩子,左眼全盲,右眼戴眼镜后残余视力0.2,每天都要沿着这条路独自上下学,每一次过马路都必须格外小心。

去年12月,洪燕拨打了12345热线,希望可以为红绿灯增设语音播报器。接到诉求后,成都交警四分局设备处工作人员很快行动起来,与洪燕保持着紧密沟通,包括了解喇叭朝向的设置、播报时间安排等,商量如何既满足孩子上下学,又不扰民。

如今,语音播报器已经启用,洪燕表达着感谢,同时她也提出并不希望俊博被特殊照顾,“他需要的只是合理范围内的支持,不需要被区别对待”。另外,洪燕认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只是残疾朋友受益,“你看红绿灯语音播报器,现在很多人过马路看手机,也需要这样的语音提示。我们去火车站、机场,很多大屏幕有滚动大字体,也不光是满足低视力人群”。

1月8日,成都交警四分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已引入一批红绿灯语音设备,将在主城区范围内陆续安装,更大范围地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和支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红绿灯“发声”的心愿实现了

在成都生活的洪燕是一位低视力孩子的家长。她11岁的儿子俊博因患先天眼疾左眼失明,右眼戴眼镜后有0.2的残余视力,属于视力障碍儿童。

俊博正在一所普通学校就读,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都是独自上学。“一开始还是不放心他,我会悄悄跟在孩子后面,让他带上盲杖。后来发现他可以独自上下学,就锻炼他的独立能力。现在熟悉路况了,也不需要盲杖了。”洪燕介绍称。

俊博的家在成都市青羊区锦西路附近,学校离家约1公里。去学校的路上,他要沿着锦西路往前右拐,顺着双清中路再走到同盛路,沿途会有两个较大的交通路口。

俊博不仅有视力障碍,还畏光,所以过马路时虽然能够分辨颜色,但是光线稍微强一点,他就只能眯着眼睛努力辨别红绿灯。妈妈和俊博都希望,可以给这两个地方的红绿灯安装语音播报器,以方便过马路。

去年12月,洪燕向成都交警四分局进行反映,并拨打12345热线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两天后,我接到交警四分局设备处的回电,告知我他们正在准备设备,会尽快安装。”洪燕称她的诉求很快得到了响应。洪燕希望可以了解安装进程,“后面基本上每一天,工作人员都会通过电话和我沟通安装细节,还会根据孩子上下学时间、行走路线来回调整了两次设备。”

差不多5天时间,两套红绿灯语音设备就安装完毕。“安装了语音播报器之后,对我来说确实好很多。而且不只是提醒我,也提醒了很多从那儿经过的小朋友。”俊博表示。

据介绍,因为这两个路口周围有不少住宅区,为了不扰民,相关部门对这两套红绿灯语音设备的播报时间和音量都进行了相应控制,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分段播报,总时长不超过4个小时。这样既能满足包括俊博在内的小朋友和老年人方便过马路的诉求,也避免了影响居民。

这样的结果,让洪燕很感动:“环境无障碍不是某个人的事,也不是某群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关乎每个人,星星之火可燎原。”

“不是人家不理解,而是不了解”——妈妈多次呼吁无障碍设施建设,均得到积极回应

洪燕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孩子接触到的一切,比如教材有没有大字体、出行路上有没有障碍物、盲道是否健全等。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法条颁布时,洪燕特别兴奋,觉得终于有法可依,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环境建设设施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残疾人、老年人更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

“后来发现法律虽然有了,但什么时候能落地、怎么落地还不明朗。”洪燕表示,偶然间关注到天津一位低视力儿童母亲分享她的经验——在当地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经验。

洪燕突然意识到:“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你有需求就要提出来。不是人家不人道,而是人家不知道;不是人家不理解,而是人家不了解。”

洪燕表示,她不希望俊博被特殊照顾,“他需要的只是合理范围内的支持,不需要被区别对待,也不需要把他保护得很好(隔离起来)”。

除了给12345热线打电话,洪燕还向居住小区和学校提出过建议。

去年12月初,洪燕开始向小区反映,“进出小区出入口的那道小门处,有几级灰色水泥台阶。每天俊博都会从那里进出,虽然多年的经验让他从来没摔倒过,但对低视力且无立体视觉的俊博来说,这还是不太友好,他会刻意停下来,再盯着走下去。”

洪燕向小区物业建议,“每天从这道小门进出的老人、小孩特别多,为避免意外发生,建议在台阶上安装明显的警示标志”。物业很快进行了改进,在台阶边缘贴上了黄黑相间的警示条,“这个小小的举措让大家方便了很多”。

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俊博上的是普通学校。洪燕表示,该校教学楼的楼梯是粉红色地砖,中间用黄色油漆将楼梯分成了上行和下行,也有警示标识,“不过让我不理解的是,警示标识贴在楼梯立面而不是台阶上,所以只有上楼时可以看到,下楼除了可以看到中间黄色油漆分隔线外,脚下就是一片粉色。刚好就在那几天,俊博下楼崴了脚”。

洪燕通过学校公众号校长信箱留言要求整改,最后也得到了回复:“小孩早上上楼可以坐电梯。关于你提出的问题,能够整改的马上整改。”

有这样的结果,作为家长的洪燕既感动又感恩。洪燕认为,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只是残疾朋友受益,“你看红绿灯语音播报器,现在很多人过马路看手机,他们也需要这样的语音提示。我们去火车站、机场,很多大屏幕有滚动大字体,不光满足低视力人群,老人、高度近视者也很需要。所以,这些无障碍环境的改造,对所有人都有帮助,只不过可能让特殊人群更方便”。

“更大范围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成都深入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

其实除了锦西路,成都大大小小多个路口都已经安装上了红绿灯语音提示器,记者了解到,成都中心城区红绿灯盲音提示器(语音提示器)设备共计已经安装262套。

1月8日,成都交警四分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已引入一批红绿灯语音设备,将在主城区范围内陆续安装,更大范围地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和支持。

作为无障碍设施,红绿灯语音提示器只是无障碍设施的一环。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去年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无障碍法治化的新进程。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着力于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2023年,成都实施的533个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中,就包括无障碍设施建设,“持续建设和完善小区道路、居住绿地、配套公共设施、居住建筑、停车场(库)等范围的无障碍设施,推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不少于1500台”。

此前,《成都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要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推进出行无障碍、实施居家无障碍,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等。具体来说,到2025年,将建设和完善小区道路、居住绿地、配套公共设施、居住建筑、停车场(库)等范围的无障碍设施,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残联完成2917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无障碍感知行活动305场、无障碍观影活动433场,举办全国无障碍旅游发展论坛并分享了“成都经验”。

文/颜雪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