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展现身处诗歌现场的格局与实践
文学报 2022-07-16 18:00

在当代诗坛,李少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诗歌编辑。作为诗人,他身处诗歌创作一线,在诗歌写作实践中探索当代诗歌写作的可能性;作为诗歌编辑,他从诗歌发展的宏观角度观察当代诗歌发展潮流,思考当代诗歌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并以编辑特有的职业敏感引导当代诗歌发展。这种宏观和微观、内部视角和外部视野相结合的探索方式,造就了一位深谙诗歌技艺又兼具诗歌战略眼光的实干型评论家。

《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所汇集的文章,皆是21世纪以来李少君在诗歌写作和编辑岗位上对于当代诗歌思考的成果,既有从微观层面探讨当代诗歌技艺的文章,也有从宏观角度思考当代诗歌发展理论问题的文章。

《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李少君/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李少君的诗歌评论不以学院派写作所具有的严密论证和知识视野为准绳,身处创作一线的他,具有难得的宏观眼光和对诗歌发展的直觉。这种“直觉”并非口头或书面的夸夸其谈,而是通过他实干家的品格,将诗歌理念付诸实践。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他的诗歌评论具有“草根性”。这种“草根性”的评论风格,借用他阐释“草根写作”的话说就是,这是“一种自由、自发、自然并最终走向自觉”的诗歌评论风格。关于李少君的这种评论风格,我们从他写的代序《诗歌维新:新时代,新媒体,新诗歌》中,足以一斑窥豹。代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角度出发,阐释了媒介变革和诗歌革命之间的关系。身处当代诗歌现场并积极投身时代潮流中的李少君,对于当代诗歌发展和新媒介之间的关系看得异常透彻。这种透彻性集中表现在,他敏锐地发现了新媒介变革为当代诗歌“走向大众”提供了新的契机,并在主持《诗刊》以来,积极推动《诗刊》与新媒介融合,让《诗刊》以亲民的方式,迅速走入当代生活中,较早实现了诗歌的破壁和出圈,扩大了当代诗歌在新时代的传播。《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可贵之一就在于,其背后浸透着李少君勇于探索的实干品格。

在代序第二部分,李少君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主体性”问题。1980年代,诗歌的重启繁荣,恰恰缘于当代作家和理论家对文学历史的反思并重新竖起“主体性”旗帜。但是,从1980年代后期起,诗歌也走向了极端个人化、游戏化的另一种“异化”状态。但李少君强调的“主体性”,与前辈理论家所提的“主体性”有明显的区别。李少君认为,主体性“既包含个人性、人民性,又包含天下性”。从李少君对“主体性”的定义中可见,他在肯定“主体性”包含“个人性”的同时,又破除了当代诗人对诗歌与现实、时代、政治之间杯弓蛇影的“恐惧”心理,重新发掘出诗歌的现实能力,试图将诗歌的艺术性和现实性进行融合。这种融合,并不单单是艺术技巧和观念上的融合,更是对于历史遗存的两种诗歌道路的努力弥合。这种弥合,已经跳出了单纯的诗歌场域,开始在更开阔的领域,重新处理诗人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重塑诗歌与现实关系等历史问题。重提“主体性”,也包含了李少君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当代诗人如何面对现实的理论反思。

在代序第三部分,李少君对新时代诗歌的前景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展望。他认为,新时代中国诗歌应该在与时代呼应中为诗歌注入现实品格,同时他大力提倡生态写作和女性写作。李少君为这三种写作方向做了理论阐释:“主题性创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具体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写作将作为主体的人类置于新的宇宙观当中,建构万物平等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女性写作能够超越个体,生成更宽广的视界。”这三种诗歌写作方向,不仅仅是一种诗学理论上的问题,而是一种从诗歌入手,以诗人为前锋,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的一场集体行动。

在当代,学术评论多不胜数,把评论写得漂亮的也大有人在,但这类评论总体感觉没把话说透,或者没有说到点子上,仅仅是把话说得“漂亮”而已,甚至经常在语言和理论的迷宫中迷失在真理之外,常给人以“小处清醒、大处迷惑”的感觉。正是基于这样的评论现状,《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一书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将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并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方案,显得别具一格。《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一书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李少君对诗歌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眼光,更显示出一个身处诗歌现场的热爱者的担当、勇气和行动品格。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超越时代的思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活动|刹那灵觉与生命之诗 诗集《刹那》《如初》研讨会在宁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赏读 | 我思念那个思陶的人
中华读书报 2023-12-12
《珞珈诗派(第二辑)》丛书在京首发 设立“珞珈诗歌奖”奖金高达30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赏读|从“系统的哲学”到“真实性哲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5
《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在1980年代写诗》新书首发式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赏读|年轻的诗歌学徒何以成长为大师?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赏读|《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图绘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谱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