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农业保险去年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万亿
经济日报 2022-04-27 15:30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增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功能作用。近年来,随着保险业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力。来自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业总资产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2021年仅农业保险就为1.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万亿元。

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2021年,河南、浙江、新疆等省份先后遭遇洪水、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推动灾后恢复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华保险集团总裁高兴华介绍,中华保险已开发报备农业保险产品条款共计2751个,覆盖农、林、牧、渔业200余个农产品品种。2021年,中华保险累计为1885万户农户提供了近400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累计赔付91亿元。在应对重大灾害方面,全力支持新疆冻灾、湖南病虫害、“烟花”台风等灾后恢复工作,全年农险重大灾害赔付14亿元。

《通知》提出,保险机构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中华保险共为1218万户粮农种植的1.3亿亩粮田提供了605亿元的风险保障,助力提高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中华保险已在湖南、江苏、四川、新疆、辽宁、广东、内蒙古等多地,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主粮作物制(繁)种保险。与此同时,中华保险积极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与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近3年累计为227万户粮农种植的2013万亩粮田提供了179亿元风险保障,稳定了粮农收入。

农产品多是大田作物,种植仍然难以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此外,供求变化、生产成本、物流运输状况等都对农产品流通价格产生影响。面对高风险损失,需要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携手分担风险。从2014年开始,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联合23家国内中资保险公司发起成立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农共体每年可为行业提供50%以上的再保险保障。

中再产险作为农共体管理机构所在单位和主要再保人,平均为其提供近80%的承保能力。“农共体运行期间,在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发挥主渠道作用,有效支持前端农险发展和创新,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做了有益探索,使我国农业保险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说。

撬动产业发展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显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但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品种多、投入大、收益高、风险大等复合型特点。鉴于此,保险业通过引入保险机制抵御产业风险,提供增信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增强了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据平安产险总监姜华介绍,近年来,平安产险打造助力产业发展的“振兴保”模式,从“产前融资—产中风控溯源—产后平台协销”全流程帮扶产业,与政府一同打造出保险深度参与、撬动产业发展、带动一方农户增收的产业振兴新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安产险在甘肃庆阳通过“保险+期货”“保险+农担”等多种方式为农户融资。平安产险通过肉牛大灾保险兜底,联动农担公司推动活体抵押贷款落地,帮助肉牛龙头企业获取融资授信,为产业撬动1亿元发展资金。截至2021年底,平安产险已带动辽宁生猪、云南花卉、湖南黄花菜等15个地方政府核心产业资金6.18亿元,惠及村民14万,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累计为高州荔枝、宁夏枸杞、陕西苹果等超10万件特色农产品提供溯源保险保障。

此外,通过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客观上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增级,为农村产业引入银行信贷等金融资源。如中华财险在广东肇庆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保障、畜牧监管等多方合力,更好满足生猪产业融资需求,助力生猪稳产保供。

兴业期货联合太平洋财险和兴业银行在山东省栖霞市落地苹果“保险+期货”项目,通过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期货市场调节供求、保险公司保障风险,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农户生产成本,稳定市场价格,在金融助力产业扶贫探索中实现了新突破,为果农辛勤的劳动成果保驾护航。

提升保障水平

随着保险行业深度和密度的提高,传统的保险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银保监局针对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增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据安徽银保监局副局长袁成刚介绍,安徽保险业目前已形成“特色农业、意外事故、民生保障”防返贫保险产品体系。针对中央财政补贴型农险未能覆盖、贫困户自营增收的特色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激活产业脱贫内生动力、生产信心。例如,在2020年洪涝灾害中,“深贫保”累计支付赔款4121.9万元,受益人口6.2万户次,有效化解因灾致贫、返贫风险。2021年5月,安徽银保监局将“深贫保”升级为“防贫保”,从参保区域、保障对象、产品组合及保费分摊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一是参保对象明确为全省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每年根据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定期动态调整。二是2021年试点区域不低于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的50%,2022年提高到80%,2023年实现全覆盖。三是采用“3+N”一体式综合保障模式,即: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险3个必选项+若干民生保障“菜单式”自选项。截至2021年底,安徽“防贫保”综合保险已为全省131.37万人次、34.11万户次脱贫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113.38亿元。

在河北省邯郸市,邯郸银保监分局指导辖区内保险公司,落地多个精准防返贫保险项目。例如,太平洋财险在魏县创设“精准防贫保险”项目。项目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突发困难户。按照防贫预警线实时监测进行框定,通过大数据监测筛查,对农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的1.5倍的纳入防贫范围,经调查确认符合救助条件的发放保险金。人保财险在曲周县探索实施贫困预防预警处置工作,并于2020年8月开办贫困预防预警保险服务项目,设计出了包括农业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房屋及家庭财产损失救助、重疾给付救助、慢性病救助以及兜底补充救助等在内的综合保障方案,将服务覆盖人群扩展至城乡低收入群体,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重大疾病是乡村振兴中的拦路虎。保险业充分发挥大病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的兜底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服务救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

多家保险机构参与经办大病保险业务,实现社保与商业保险有效衔接。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18家保险机构在31个省份开展了大病保险业务,已完成续约的项目覆盖了12.2亿城乡居民。全国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疗基础上平均提升了10个至15个百分点,最高保险金额超过110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由于高海拔和高盐饮食,青海省循化县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100%。2021年6月,由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牵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指导、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支持,循化县成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首批示范区。中再寿险创新研发的慢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保险产品同时在示范区落地。首期“三高”共管项目覆盖了县域1500名建档立卡的“三高”患者。据循化县医院院长马学龙介绍,互联网诊疗管理平台可以远程实时监测患者身体状况,并为每位患者匹配专属医生团队,提供远程心血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和就近就医住院等健康保障服务。目前,患者血压达标率已提升到4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通过专家系统培训,基层医生和医院的诊疗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保险+医疗”的服务模式为患者健康筑起了安全保障。

文/经济日报记者 于泳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深耕细作护航特色农业 中国太保持续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0
科技重塑保险业核心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4-11-22
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
经济日报 2024-02-18
5家险企集体发声:看好保险业2024年发展前景!
证券时报 2024-01-05
一季度保险业发展好于预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5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2
银保监会:2022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05
4.7万亿元保费背后,保险业2022年过得怎么样?
第一财经 2023-02-01
瑞再sigma:保险业可助推经济绿色转型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1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