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北京知产法院王丹妮:三年审查二审案万余件 “小菜鸟”变“丹妮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6 17:12

一审立案、二审查卷、庭审记录和归档上诉,一肩多岗,像上满弦的发条,活力十足……

北京市高院对一批表现突出的聘用制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北京知识产权法院90后立案庭书记员王丹妮就名列其中。

在北京知产法院,你看到窗口值班的法官助理是90后,你看到推着小车领卷的书记员是90后,你看到整理着会议材料的司法行政是90后。90后的青年们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奋斗向前,整装待发。

今年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知识产权与青年:锐意创新,建设未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青年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了解他(她)们在知产保护一线工作的酸甜苦辣。

每天最不缺的就是“突发情况”

时针刚过9点,立案系统的窗口等待列表就陆续弹出来四五个人名。

作为一名立案庭的干警,在立案窗口接待当事人是最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硬核”工作了。这周一,轮到王丹妮在2号窗口值班。

曾经有一位年届八十、白发苍苍的老人来窗口希望立案。但老人准备的立案材料有很多疏漏。

“您的立案材料不充分,还缺少一些必须的材料”。看着对面年轻的小姑娘,老人流露出几分迟疑的神色,王丹妮向他释明立案申请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对着老人提供的立案材料反复耐心地讲解起诉状的写法。王丹妮怕老人记不住,还把相关材料清单列在纸上递给他。老人家感动不已,临走前不停地说:“谢谢你!多亏你了,小姑娘!”

“突发情况”之外,在立案大厅值班时,王丹妮一般都会抱着几本卷过去,但凡窗口立案工作有了片刻的间隙,她都会抓住任何一点碎片时间,或校核文书,或整理卷宗。

来到知产法院的几年,王丹妮共接待一审立案4000余件,累计在窗口服务1000小时以上。“把每一个案件立好,不能出岔子。”王丹妮做到了刚工作时对师傅的承诺。

一天5个小时不间歇速录是家常便饭

活多、靠谱、踏实。这是同事们对王丹妮的印象。王丹妮所在的团队是技术类团队,主要负责审理各类专利案件。“看着一摞摞厚厚的证据材料和天书一样的权利要求书、工业图纸,我一开始也会犯怵。”王丹妮说。

立案庭法官团队身兼立案和审判两个职能。为了在立案工作之外审理更多的案件,她的团队形成了每周集中开庭的排庭风格,一天5个小时不间歇地速录,已经是家常便饭。

技术类案件通常包含有大量生僻字和晦涩的专业技术术语,为了提高庭审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王丹妮会提前阅读专利技术方案和案件诉讼材料。“她每次都会积极参加技术咨询”,法官陈勇说,“在旁边边听技术调查官讲解技术,边写写划划。”

在王丹妮这里,校核专利文书从不局限于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语句是否通顺。“每次我去丹妮姐办公室,总能看见她在校核裁判文书。”隔壁办公室的法官助理肖俊逸对此印象深刻。动辄几十页的技术类案件裁判文书,稍有不慎就容易遗漏错误之处。“她总是喃喃地校核文书,要是我们说话声音大一点,她就稍稍提高声音念,以此来屏蔽我们。”肖俊逸笑着说。

基础工作严谨扎实,结案效果自然高质高效,王丹妮所在法官团队每年平均结案600余件,每一件都准确翔实地做好记录,仔细认真地校核文书,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完成各项送达。

从“小菜鸟”到“丹妮姐”

周四一大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B区101办公室内堆摞着满满当当的卷宗。这里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接收基层法院知产上诉案卷的地方。

二审卷宗审查工作需要对符合二审立案条件的卷宗在系统中点击接收并填写相关信息,对于个别存在问题的案卷,则需联系一审书记员补充材料,或者在汇总表格之后将卷宗退回基层法院。王丹妮担负着审查全院接收的二审材料是否齐备、是否符合上诉要求的重任。“为提高工作效率,我每周会集中一天来处理本周移送的卷宗。”她说。

这周,101办公室内又堆满了各基层法院移送上来的卷宗。小车来来回回若干趟,王丹妮终于把这批卷全部运到了她的办公室,小小的房间一下子拥挤起来。如山的卷宗几乎将她淹没,为了节省将卷宗搬上搬下的功夫,她毫不嫌弃,直接坐在地上,一件一件耐心审查,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过去的三年里,王丹妮共审查二审案件10000余件,知产法院几乎所有二审案子都是经她审查接收进来的。

到了周五,王丹妮终于可以有大块时间整理归档和移送上诉的案卷了。

整理顺序,复印材料,编写页码,打孔穿绳,娴熟利落,仿佛按了快进键,转眼间桌上的案卷就码放地整整齐齐。虽然说团队法官为了锻炼新任助理的基本功,让他们负责各自案件的卷宗归档和上诉移送工作,可是这些“小菜鸟”做起事来,没少让王丹妮费心。

“有一次,我要整理归档的卷太多,眼看就要超过归档期限了,丹妮姐来支援我,很快就完成了工作。”团队新入院的法官助理张正笑着说。

因为王丹妮丰富的工作阅历,2018年她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评选为带教书记员,指导和帮助新上任书记员,传授工作技巧和经验。现在,王丹妮已经是十几个徒弟的“小师傅”了。“七年间,师傅教我的有些现在已经用不上了。但是对工作专注严谨的态度,是每一位书记员始终不变的责任,这从未改变。”王丹妮说,“我也要向身边的先进党员们学习,把好作风、好品质传承下去”。

这就是一名技术类法官团队书记员的一周,就这样周而复始,这位“全能少女·丹妮”也从团队的小妹妹成长为新助理口中的“丹妮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编辑/张彬

相关阅读
探索“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 乌鲁木齐中院以科技提升效率完善服务
法治日报 2024-08-06
公正路上 AI和法官并肩作战 江苏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建设“数字法院”
法治日报 2024-05-29
AI助手,懂得法官需求:上海二中院打造前沿数字司法产品
法治日报 2024-05-28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 已上链电子数据超2亿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1
司法服务高效、利民 诉讼事务全流程“掌上办”
央视网 2023-07-15
颁奖现场念不出获奖人名字太尴尬 王丹妮发文道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重庆一中法院细化15条措施 防疫和办案两不误
法治日报 2022-11-24
王丹妮凭《梅艳芳》拿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