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和扩大应用领域 看各地如何发力
新华社 2022-03-09 17:27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那么,在过去一年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工作方面有哪些成效?在新的一年又将如何发力?

减证便民 百姓办事更便利

“您好,请您出示驾驶证。”近日,北京的郑女士在市区开车遇到交警临检,却忘了带驾驶证,而不久前申领的电子驾照让她顺利配合警察完成了核验。郑女士说:“一换车就容易把驾驶证落在另一辆车上,电子证照应用的扩大,贴心地解决了驾驶员的这些琐碎事儿。”

像郑女士这样感受到电子证照带来的便利并非个例。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已在政务服务事项申报、审批、“亮证”等环节使用电子证照1539万余次,并累计在线核发619万余张电子居住证、12万张电子出生医学证明,很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据了解,在辽宁、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已经实现数十类电子证照依场景使用,特别是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在办事服务、违章处理、就医购药等场景逐步使用。

与此同时,在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也逐渐成为现实。例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经实现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21类电子证照的共享互认,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等9类个人电子证照可在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亮证使用。

“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电子证照的标准化建设、社会化应用和互通互认,为进一步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意义重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说。

证照电子化 企业办事更省心

事实上,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不仅给群众带来更多便利,也让企业办事更加省时省心省力。

记者在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采访时,遇到了在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事项的叶女士,因为企业注册地在上海,原来需要嘉兴、上海两地跑的事儿,如今在嘉兴就能办好。她由衷感叹道:“现在的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的愿望成了现实,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推广,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完成需要办理的多个事项。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5日,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下载电子营业执照近4380万次,日均使用34万次,累计使用量1.14亿次。截至去年10月底,仅北京市市场主体就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次。市场监管总局在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部分地方试点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实现了“一部手机、一网通办”,江苏省苏州市的电子招投标平台使用量已超过60万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瑞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北省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做法之一就是坚持推进电子印章便利化应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免费向社会主体发放电子印章,解决困扰企业的“办一件事,买一个章”难题,真正实现为企业松绑减负。

推进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各地这样发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广东省就提出在2022年实现群众就医、求学、养老、户籍业务等10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动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港澳地区“跨境通办”。山东省提出,建设“无证明之省”,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建设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建好用好全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建议,想要实现电子证照与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除了提升电子证照自身的技术与应用能力外,还需要有亮证、核验、存档等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配套支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建议,要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等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记者沈寅飞、杨柳)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