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名师“双加” 赋能“双减”
广州日报 2022-01-31 07:35

民生是市两会最大的热点话题。会间,多位政协委员热议日前发布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及“双减”下怎样让好教师、好校长都增加,实现“双加”。其中,“不把中考上线率及重点学校录取率作为教育成效衡量标准”“给予教师时间支持”等观点引起广泛关注。1643554298_995cd915cb95a779238339ef32d20cf6.jpeg

在广州,重视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广州有一条“高第街”,据说最早时汇聚了文人雅士居住,许多人赢得了科举考试,从中可见一斑。如今,广州建设了不少高水平有特色的院校。前不久,广州午休“平躺睡”还入选了教育部“双减”试点地区典型案例。这些都为城市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着眼于学有所教的更高目标,广州要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上持续做“加法”。

涵养富矿,让好教师、好校长多起来、冒出来。何为名师?以前可能有些人更倾向于“能培养学霸的教师”,但随着“双减”形成共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次,规划明确实施“羊城名师”项目,建立名教师培育、引进、激励以及“培用结合”机制,都为科学地评价和培养好师资,强化了政策支持。最终能不能让更多名师脱颖而出,还要看各中小学校的“临门一脚”。

活水润田,让好教师、好校长引进来、留下来。从规划明确“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中青年校长和后备校长培养制度”,到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建立区域内教师共享机制,让老师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走教”等建议,都对建立灵活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同工同酬提出更高要求。有教无类的背后,是优质资源的顺畅流动。这需要全社会从理念和行动出发,以机制为杠杆,在一定区域内达成师资共享,缓解教师结构性不足,撬动优质师资力量和尊师重教的影响成倍显现。

“名师之城”应该成为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有了良好的改革基础,加之不断破冰的创新尝试,必能加快推进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声更响亮,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名师护航。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探索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 北医附小成立“E+星球创新学院”
中国教育报 2023-10-07
提升实习品质实现高质量就业
中国教育报 2023-01-18
教育部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
中国教育报 2023-01-12
《2023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教育报 2022-12-27
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服务扩大内需战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3
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问题”
中国教育报 2022-12-17
专业教室改造蕴藏育人契机
中国教育报 2022-12-15
海南师范大学:探索“集成分流”模式 推动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
光明日报 2022-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