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弹|古典音乐需要薪火相传的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4 21:45

为期16天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谭盾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对话中落下帷幕,为今年“大师与纪念”的主题做了完美的注脚。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从不缺大师,也不乏对大师的纪念和致敬。而2021年恰逢斯特拉文斯基、圣-桑、皮亚佐拉、马勒、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维瓦尔第、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等音乐家的纪念年。

如此众多的音乐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纪念更有意义?北京国际音乐节选择了用中外音乐家对话的方式,不仅纪念了作曲大师,也将郭文景、陈其钢、谭盾、丁善德等中国著名作曲家的经典名作搬上舞台,既是中外音乐家跨时空的对话,更是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绽放的集中体现。

而斯特拉文斯基歌剧《浪子的历程》的中国首演,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重奏团以12把大提琴的阵容演绎来自南美洲作曲家皮亚佐拉和埃里让杜的名作,以及青年音乐家们在三里屯红馆带来的勋伯格名作、斯特拉文斯基改编的巴赫作品、双钢琴与打击乐版《春之祭》、维瓦尔第和其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等音乐会,也从年轻人的角度表达了对大师的致敬,这些作品的呈现不仅让中国声音越来越丰富,吸引了更加多元的观众,也体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广阔舞台的理念,更彰显了古典音乐薪火相传的力量。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所说:“古典音乐这个行业绝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让世界了解中国声音,让更多优秀的中国作品和中国音乐家走上世界的舞台,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满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