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险防返贫 看保险如何“兜好底”
农民日报 2021-08-18 14:20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离不开体系完善、功能齐全、切实有效的农业保险。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发挥保险作用,将农业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兜底工程、乡村振兴的保障工程,强化系统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双重风险”3个全覆盖,大大降低了农户风险,织牢了农业农村安全保障网。

通过几年探索,甘肃蹚出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条新路。作为经济较为薄弱的省份,2021年甘肃省农业保险预计签单保费超过20亿元;开设财政补贴品种超过100个,做到能开全开、应设尽设;全省建立15788个村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甘肃发挥保险作用,最初源自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甘肃是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全省86个县有75个是贫困县。”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省委、省政府将农业保险作为关键一招,摆在脱贫攻坚整体布局中的突出位置,作为有效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关键举措和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

2018年,甘肃省印发《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成本垫底、收益托底、六大产业全覆盖”的总体思路,要求“贫困户一户不落”。3年里,作为财政“穷省”,甘肃为推进农业保险共安排财政补贴资金36.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资金占比超70%,高于全国约50%的平均水平;90万贫困户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

随后,甘肃省相继出台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工作实施办法、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实施方案、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搭建起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我省紧跟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28条具体措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我省第一时间出台《2021-2023年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也实现了农业保险工作重心的转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处长安国民说。

过程中,甘肃省强化系统设计,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即健全省联席会议、县市领导小组和村镇农村金融室(站)的框架体系。整体工作组织由更了解农民的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力保证了工作落实落地。

2018-2020年,甘肃累计实现签单保费45.29亿元,参保农户515万户,有356万户次获得赔款33.03亿元。

“一张网”——构建风险保障体系,开办补贴品种104个

在西和县兴隆镇王家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半夏郁郁葱葱,还有一个月就将迎来收获。这个基地种有7种5000亩中药材,带动周边2个乡镇6个村的农民致富。“中药材产值高,但成本也高,最怕遭灾,这时候就能体现保险的作用了。”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平仲说,去年8月12日西和县遭遇暴洪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农业保险及时进行了赔付。

西和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中,该县把农业保险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18年开始县财政共投入超过5000万元,占同期保费的51.6%。西和还是有名的“中国半夏之乡”,全县种植面积在两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半夏保险从2018年就作为“一县一品”品种得到财政补贴。

经过几年发展,甘肃已经形成“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市县补贴品种作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尤其是特色品种保险的发展,为脱贫增收构筑了有效的风险保障网。一方面中央财政补贴品种能开全开,目前已有12个;另一方面省级财政补贴品种保障产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今年将农户参保需求较高、增收作用较大的花椒、樱桃、桃纳入,总数达到10个。

尤其是市县财政补贴品种保障范围稳步扩大,今年将种植总规模不低于2000亩、养殖总规模不低于5000头(只)、对农户增收作用显著的“小而特”地方性特色农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并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纳入保障范围,全省共计划实施市县财政补贴品种82个,涉及13个市州74个县区。

针对以上3个层次,甘肃建立起3级财政保费补贴分担机制,其中市县主导的特色产业保险保费主要由县级财政补贴,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敞口奖补。脱贫户仍能享受扶贫政策,自缴保费维持在10%的较低比例。农业保险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天水市麦积区吴河村华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来自台湾73岁的俞永标,曾是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的他退休后来到甘肃带领农民种植高端大樱桃。“我们园区一年成本650万元,今年受到授粉期连续低温阴雨影响减产,最终才卖出500万元。”俞永标说,“保险帮了很大的忙,至少弥补了地租支出,让我们能坚持下去。”

“一站式”——建设农金综合服务室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加强金融支农工作力量,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专门成立了农村金融保险工作站,安排编制22名。同时,为弥补农险承办机构人员不足短板,按照“一村一室、集中统一、综合服务”原则,甘肃全省建立1049个乡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5788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配置工作人员4.75万人。

乡镇一级,形成了以乡镇分管领导、金融专干或经管站站长等担任农金站站长,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农金站工作机制;村一级,形成了以村支书、村主任或驻村工作队队长担任农金室主任,以村干部及银行保险机构联络员、代办员为成员的农金室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567国道边的西和县十里镇二郎村农村综合服务室,记者见到了43岁的负责人李晓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面积不大的服务点也是村农金室所在,同时还承担着电子商务、帮销代购、物流配送等职能,平时他和老婆两人打理。李晓彦同时也是村民小组组长。

“我们村是个大村,有2200人,投保的主要有马铃薯、小麦、玉米、中药材还有母猪,贫困户100%都入了,非贫困户入了30%。”说起保险李晓彦如数家珍,“我的工作包括宣传、政策培训、收钱、造册、入户,还跟保险公司一起验标、测产定损。”“最远跑多远?”记者问。“十多里吧,到符山上,要骑摩托车。”李晓彦答。

据介绍,这个农金室是2019年下半年建成使用的,平时包片负责汉源镇和十里镇的中华联合保险工作人员赵芳、冯超常驻扎在此,她们都是“90后”。“正是有了村农金室,我们就有了和农民离得最近的‘帮手’,才能够服务到家。”赵芳说。

村农金室让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农业保险工作业务量大、情况复杂,农民住得也分散,甘肃正是依托全覆盖的村农金室,才实现了投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三到户’精准服务。”甘肃省农业金融保险工作站副站长高永军说。

“一揽子”——创新模式扩展功能,探索金融支农新路径

“甘肃处于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地理气候不一、各地农情不同,决定了农业保险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这些年我们结合省情进行了大胆尝试,很多探索是具有开创性的。”安国民说。

这其中,“保险+期货”是一个典型案例。走进秦安县果品行业协会的展示大厅,一进门就能看到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着世界各地期货交易所的苹果价格。秦安有林果93万亩,2018年3月这里签下了全省第一单苹果“保险+期货”保单。“最早是由期货公司出资5万元赞助了20户农户搞起来的,当年户均赔付了5000元。”秦安县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黄韦华介绍。

通过“保险+期货”,可有效将农户承担的价格风险通过保险公司进一步转移到期货市场。近两年全国苹果价格剧烈波动,正是有了“保险+期货”,秦安果农的收益相比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保障。“到目前,各级财政累计补贴6850万元支持秦安发展‘保险+期货’,去年参保面积超过7万亩,17个乡镇17749户苹果种植户全覆盖,赔付率达85.28%,老百姓很满意。”秦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伏永平说。

创新的闸门打开便一发不可收,“保险+”加出了无限可能。秦安这两年又探索了“保险+期货+订单”模式,对冲产业链风险,去年实现订单收购1.3万多吨,价格也稳定了,富士苹果能卖到5块多一斤;“保险+期货+银行”模式,通过保单为贷款增信;“保险+期货+仓库”模式,通过仓单质押可以在期货公司进行贷款……

农业保险创新在全省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省级层面,采取“两上两下”方式申报计划,保证前一年年底就将政府补贴列入预算;落实上,要求3月底前完成早春开花类作物承保,确保农作物遭受冰冻雨雪灾害时有保险保障,还探索了同一品种不同区域的差异化费率制度。在基层,探索“保险+合作社”承保模式,合作社采取订单生产方式,组织社员统一参加保险;改变以往承保模式,以户为单位出具保单,实行“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

截至上半年,甘肃全省实现签单保费13.22亿元,参保农户146.36万户;种植业承保1379.34万亩,养殖业承保1760.36万头(只);支付赔款8.24亿元,直接受益农户46.13万户次。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农险十条”:提高保险精准性 增强农户获得感
科技日报 2025-01-21
聚焦难题 疏通路径 让“保险+期货”焕发强劲生命力
期货日报 2023-11-01
规模世界第一 农业保险如何遮风挡雨
中国青年报 2023-09-20
暴雨过后,保险能为五常米农弥补损失吗?
中新经纬 2023-08-14
今年1-5个月北京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448.8亿元,支付赔款6.4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山西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中国新闻网 2023-05-05
业界建言:完善农业保险立法 提升政策支持精准度
证券日报 2023-03-12
农险保费破千亿元,意味着什么
农民日报 2023-0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