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悬挂在支点上的人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10 18:11

8月8日,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尽管这届奥运会由于新冠疫情而变得谨慎而沉重,但一些新的项目加入也让它变得更潮更年轻,攀岩、滑板、冲浪、街舞……一些小众运动正在进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尤其是今天首次登上奥运舞台的攀岩项目,尽管没有中国健儿进入终极赛场,但对于国内热爱攀岩运动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被攀岩改变的生活

“可以看到选手的动作非常灵活……”

微信视频号“200g”里,播放着东京奥运会攀岩男子组半决赛的画面,投影仪投射的画面并不清晰,“四两”在画面之外解说着选手的动作。

一年前,“四两”还是一位互联网人,从事汽车广告销售工作。一年后,他的专业攀岩馆已经在望京开业了。他在知乎上回答的多篇攀岩类问题被选为“编辑推荐”,有知友叫他“四两”老师。

“四两”是他的外号,据说是因为他“很能吃”。大学毕业后,“四两”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从事汽车广告销售工作,对公司产品进行包装并做整体的运营。6年的时间里,“四两”的身份一直是互联网人。除此以外,在工作以外的B面,他也是一位专业的攀岩爱好者。

10年前,22岁还在读书的“四两”和朋友一起在攀岩馆进行了体验,觉得“还蛮好玩的”,后来又去了几次户外,更觉得有趣了,于是就作为爱好坚持了下来,每周都能爬2、3次,连出差也不例外。

2019年,经过长期对国内攀岩市场考察,看好攀岩前景的“四两”,决定寻找场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攀岩馆。

“我刚开始玩攀岩时,全国只有30多家攀岩馆,每次去就几个人,超过十个人的都很少,那时候我去过几乎所有省级城市的攀岩馆。现在全国攀岩馆数量应该是接近500家,场馆也变得更大,每次去人都很多,出现排队拥挤的情况十分常见。大概2016年时,我还有一个攀岩馆的群,接近2年时间,群里的人数还没超过100,现在新开的攀岩馆,轻轻松松就可以三四个群满员。”

不过一家攀岩馆的落成,并不容易。从场地选择,到馆内装修,线路设计,教练聘请等都要操心。然而谈起这些时,“四两”很少抱怨,在他看来,一切问题都有解法。

2019年6月,新事业从酷热的夏天开始。“四两”跑遍了北京五环以内的商圈,看了上百个场地,一找就是半年。要考虑的因素不仅有交通、客流量、空间,还要考虑整个场地周边的规划,是否符合调性。

2020年2月,心仪的场地终于敲定了,“四两”和房东签了合同。这个节点挺特别的,未曾想签完合同的第二天,武汉新冠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候,几乎全国所有地方的娱乐场所都关停了。等5月疫情稍微稳定了,场地才正式开始施工。疫情反反复复,按照防疫要求,馆里的进度起起停停,等攀岩馆内部一切安置好,开始运营,已经是8月了。开了没多久,他发现房东原本告知会按运动产业规划的场地,旁边又开了一家KTV。

“我们很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是行业里其他人还没遇到过的。一开始跟房东聊时,说会按运动类的去规划,现在做成了一个娱乐场所,跟我们的调性就不太相符。现在正在协商这件事,比较麻烦。”“四两”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时,包括遇到的阻碍,口吻都是淡然而笃定,一个在外人眼里很艰难,甚至可能会阻断事业发展的问题,在“四两”看来都成了平常事。

疫情期间的经营并不容易,疫情好转时,一天能接待100多名消费者,疫情不好时,好几天只有10几个客人。

“都能解决,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不是事儿,即便可能比较难,但也一定会过去。”比如当遇到疫情时,最开始“四两”也有点慌,但随后也就放下心,这些困难迟早会过去,以后用活动等方式去弥补疫情期间的缺口。

被攀岩连结的人们

“四两”以及其他一些攀岩爱好者觉得,攀岩特别神奇的一点是能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在当下社会普遍强调的距离感和疏离感的氛围之下,攀岩把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们联系在了一起。以前在互联网公司,由于工作需要,他会到全国各地出差,在异地结束主要工作后,他就会在群里询问:“有没有当地的小伙伴给推荐一下好的岩馆?”

以此为契机,“四两”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吃着“土著”推荐的美食,体验只有当地人才了解的风土人情,是普通游客体验不到的感受。甚至陌生的岩友之间,如果某一方家里有岩壁,聊好了会直接去对方家里攀爬。

攀岩把“四两”带往很多地方。在丽江石鼓,陡峭的山崖形成一个“屋檐”,“四两”倒挂在上面,即使有安全带保护,快挂和螺栓之间的调整也需要自己完成,在外行人眼里还是刺激万分,以层峦叠嶂的山峰为背景,攀岩者形成一道暗色的剪影。

石鼓是一个热度不高的地方,在攀爬之后,“四两”会去逛当地的集市。在集市上可以看到很多在北方看不到的食材。“四两”认为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他会去当地的村里吃杀猪菜。村里人自己养猪,办红白喜事,或者有节日的时候,把家里的猪杀掉,邀请整个村的人来聚会或者吃饭。不同于东北的杀猪菜,云南的杀猪菜是将猪肉切完后,用当地的土豆拌一下,然后直接在家里面烤着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视觉、味觉的刺激,与当地人的相处,“四两”体会到一种原生态的味道。这种体验和对攀岩的喜爱混合在一起,“四两”认为这是其他运动代替不了的。

攀岩的魅力除了挑战自我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消弭了人与人的隔阂。

“至少在进行攀岩的过程中,陌生人也会彼此非常信任。”为什么攀岩比较容易让大家产生信任感?“四两”认为,攀岩这项运动首先是一项极限运动,在大部分时候非常强调搭档,在攀爬时,你要靠搭档打保护,两人之间靠一根绳子相连接,这根绳子就是你保命符,而你要亲手将这个保命符交到对方手中。

在“四两”看来,攀岩的搭档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愿意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对方,这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你可以这么理解,作为你的搭档,你和他交流以后认为他的攀爬技术是过关的,才会愿意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他。你们会探讨同一条线路会不会有不同的解法以及各种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和对方相互配合攀登的时候,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对方,至少在进行这项运动时,你们要足够信任彼此。人与人的隔阂就这样一步一步消弭了。”

“四两”的描述里,可以窥见这项运动已经发展出了完整的社群文化。在这个“攀岩社群”里,岩友们互相分享经验,分享发现的攀爬圣地,还有部分岩友自发撰写“路书”,里面是对不同地区攀岩路线的详细指南,并且只在岩友圈子里小范围传播。

“攀岩,让我了解自己,认识他人”

“四两”的朋友中,黄迪翀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大学生。2018年,由于肩膀的伤病,他从攀岩国家队回到了省队,现在代表湖北省攀岩队参加比赛。黄迪翀的攀岩动作优雅,他不喜欢带镁粉粉袋,抓一次镁粉,就能一直爬到定点,四肢灵活地在支点之间移动。

专业的攀岩项目分为速度赛、难度赛、攀石赛三项。速度赛属于纯竞技运动,同样的线路攀的越快成绩越好,难度赛是以攀岩路线的难度来区分选手成绩,攀石赛(也叫抱石赛)可以简单理解为谁完成的攀岩线路更多,得分更多。

在之前进行的十四届全运会攀岩项目预选赛里,他的难度赛和攀石赛都是第一名。

黄迪翀九岁时第一次在商场里接触到攀石馆,觉得“挺好玩”,就在攀石馆里报班跟着教练上课。看他攀的不错,教练产生了培养他的想法。10岁那年,教练帮他报名了青年锦标赛,拿了两块银牌,一块铜牌。

2019年,刚在日本比完赛的黄迪翀为了保持训练强度,前往泰国练习。在泰国一处野外场地,他和同在那儿攀岩的“四两”结识了。

“当时我自己跑去泰国,谁都不认识,他们已经在那边在攀了,然后我也一个人,没有搭档帮我保护,“四两”他们照应了我,攀岩时大家互相保护一下。”黄迪翀说“目前攀岩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

这个年轻人,对于这项运动的认知有独特的见解。

“通过这项运动,一些训练方式也好,运动的呈现方式也好,都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一条攀登线路,怎么去解读它,完善它,然后回去看自己攀登时的视频,其实就是自我了解的过程。你以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特定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反应,但是通过这项运动,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另一面,比如一个平时急躁的人,在攀爬中可能会展现出冷静解决问题的一面。”

除了像黄迪翀这种在实际场地认识岩友的方式,更多人通过社交网络、网络社区寻找同好者。

在微博中,“攀岩”超话下有5.6万网友参与讨论,阅读量1.1万亿。豆瓣小组中,攀岩小组中网友“蝎子莱莱”发帖称,自己是攀岩小白,但是希望尝试。楼下多名网友纷纷跟帖,希望能建一个本地攀岩群一起玩。当然,也不乏理智网友,提示大家应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不专业的攀岩形式会给自己的安全带来隐患。

攀岩入奥以后,黄迪翀和“四两”等攀岩人都很高兴。虽然奥运会攀岩项目半决赛之后,国内就有媒体指出奥运会攀岩项目的赛制不合理。奥运会攀岩设置了三个项目,速度赛、难度赛和攀石赛。选手三个项目的分数相乘,乘积越小的排名越高。

“四两”表示,在攀岩领域里,这其实是三个不同的项目。速度类似于百米赛跑,难度类似于花样滑冰,攀石类似于体操。难度项目和攀石项目还比较接近,和速度几乎可以说不搭边。

赛制的设置导致一定有人偏科。但是不可否认,网络中对于攀岩的热度似乎确实升高了,在社交网络中搜索“攀岩”,出现了很多新的讨论帖,如讨论攀岩选手矫健的身手,健美的身材,攀登时优美的姿态等等。

网友“白尾巴狗”在豆瓣里发帖,询问有没有其他人在看奥运会攀岩项目。

“这项运动好有意思,又动脑子又锻炼全身,而且运动员真的太帅了!”

奥运会攀岩项目的网上直播中,偶有观众弹幕“吐槽”中国选手没有拿到好名次。这种误解很多来自于项目的小众,和规则属性带来的不确定性,黄迪翀想为选手们“解释一下”。

当然,并不只有他这样的专业运动员能“看出门道”,在这届奥运会中,追逐金牌不再是互联网中网民们的主要声音,更多看到的是运动员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突破。

“中国的攀岩选手真的很棒了!”这样的声音,逐渐多了。

“中国两位选手已经尽力了,项目设置上,三个不同类型的项目一起比,可能会有一些偏向性。”他补充道,“像乒乓球,跳水这些传统项目,在国内已经发展很成熟了,这些项目的成绩都太好了,相比之下,攀岩项目的成绩提高的确还需不断的提升。随着项目在国内的发展,以后会好起来的。”黄迪翀很乐观。

发展,是所有攀岩爱好者,或者说不论哪项运动的爱好者共同期待的。但该如何定义发展呢?“最简单的发展可以从参与人群数量来考虑。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爱好者越来越多,这就是发展。攀岩项目进入奥运会,虽然在规则赛制方面还有些不尽如人意,可是运动要发展,就肯定要想办法进奥运会。从攀岩人的角度来讲,接受一步一步慢慢来,来总好过永远没有。”“四两”说。

当然,在攀岩爱好者的眼里,项目的发展具有乐观的前景。在“四两”的市场调研中,攀岩人群基数增长几乎是指数型的,且具有消费能力。同时运动本身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没有年龄、体重、性别相关的限制。玩攀岩能获得快速的正向反馈,具有高度粘性,让参与者能体验到攀岩的乐趣。参考国外攀岩市场来看,攀岩馆基本上都是4000至5000平米的场馆,每天接待2000人次以上,综合馆远比其他健身或体育行业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引导更多人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当前现在国家强调素质教育,攀岩的象征意义、教育意义比其他运动拥有更得天独厚的条件。

“市场有潜力,不正规的场馆也出来了,教练不攀岩、不专业,设备不符合标准,用各种野鸡品牌,场地不符合标准,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甚至有些人,可能连攀岩的基础绳结都不会打,这就会误导更多人,对这个运动产生误解。”这些问题或许是每一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通病,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同时,一家专业且具有职业操守的攀岩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很多人接触到攀岩,可能就是在商场里偶然看到的一家攀岩馆。不论是黄迪翀、“四两”,还是很多刚刚接触这项运动的“萌新”,这项运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抛开各种专业层面的问题,运动,往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和体验。

“我尝试过几乎所有球类运动,但是只有攀岩让我真的爱上。因为真的太好玩了。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没有之一!一句话根本形容不了我多喜欢这个运动。”当谈起为什么爱攀岩,这些语言一直很克制的运动者们,不那么“克制”了。

实习生 宋雨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登过珠峰、划过赛艇,王石又去攀岩了
新华社 2024-09-21
英雄|历史突破!邓丽娟攀岩银牌弥足珍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7
“中国新力量”勇夺奥运会新兴项目入场券
中国青年报 2024-06-25
无惧对手,做好自己!中国速度扬威巴黎奥运攀岩赛场绝非空谈
澎湃新闻 2024-05-19
奥运资格赛第二比赛日:中国选手表现抢眼,瞄向下一场
澎湃新闻 2024-05-17
人物|因病脱发她选择剃光头 30岁华裔名将在岩壁上挑战自我
澎湃新闻客户端 2024-05-17
四川眉山迎接亚洲少年攀岩锦标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追光|这个奥运新项目,会诞生“用时最短的世界纪录”吗?
新华社 2024-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