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韩延创作谈: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1-02-20 19:36

从我开始学习电影到从业至今,已经接近20年了。其间,我经历了种种不同的创作状态,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在最初的从业阶段,我的创作喜欢主题先行,为了让人和事满足逻辑性、假定性,耗费了大量精力,然而等作品出来,却发现那种费劲属于用“拙力”,到头来,往往人物不生动,故事不流畅或太晦涩。于是,我把创作的重心移到电影的技术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学习,电影技法日渐成熟。然而,虽然作品叙事相对流畅,人物相对饱满,但是电影中可供“咀嚼”的内容少之又少,缺少余味、缺少留白、缺少灵魂。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感到非常迷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电影算是舶来品,很多电影的理论基础及技巧都是西方式技巧。从学习电影开始,我们就看了大量欧美经典影片,美学观念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当我们用这些方法讲中国故事时,难免会碰到影片缺少灵魂的问题,因为我们习惯把故事装进西方叙事体的瓶子里,但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既然我们需要“文化自信”,那就必须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用我们自己的文化来讲好中国故事。

于是,我开始重读中国的经典名著,还去听相声、评书和戏曲,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和勾勒人物的技巧。我把书架上陈放已久的画册重新取下来翻看,去学习中国传统画的配色、构图,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留白”的重要,绘画需要留白,叙事也需要留白,这是我们中国人听故事的习惯。

我带着这些新的思考拍摄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举重若轻”,时刻审视自己是否违背了中国人听故事的习惯,要留闲笔,要有留白。

第一次完整观看《送你一朵小红花》后,我如释重负。即使它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至少我可以确定,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我选对了。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似乎找到了一些方法和抓手。这也是未来我要继续探索的一条路。现在看来,最关键的是取传统文化的“道”,用中国自己的“器”。

新时代,新气象,新一代中国人在成长、在奋斗。作为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记录下中国人的故事。我们要体会大家的苦痛与快乐、幸福及希望。

时代赋予电影力量,电影也描摹着这个时代,我们任重道远,仍须砥砺前行。

文/韩延(作者为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导演,人民日报记者刘阳采访整理)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张艺谋:用创新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2
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3-02-28
韩延新作《我爱你!》定档6月21日,倪大红惠英红书写动人老年爱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7
文学|讲好中国故事——长篇小说《神圣婚姻》创作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01-13
主旋律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
光明日报 2022-09-11
圆桌对话|讲好北京故事 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6
人物|导演韩延担任《人生大事》监制 没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值得去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6
思考生命意义,医疗题材成为电影创作热门
人民日报 2021-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