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北京动物园养熊猫:比对儿子有耐心,还自创一套工作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1-23 17:30

“古古儿子!”早上7点半,北京动物园亚运熊猫馆,换上工作服,拉开室内展厅的第一道铁门,人还没进去,马涛的声音先进去了。

“古古”是北京动物园一只21岁的雄性大熊猫,马涛是他的饲养员。

大熊猫是出名的懒,可看见走进来的是马涛,趴在室内墙根儿半天没动窝的“古古”突然缓缓起身,微微张嘴,回应了一声“嗯”,很像小孩儿撒娇的声音。同时,它还将自己笨重的身体朝马涛的方向挪了挪,好像在跟他打招呼。

“古古,你醒着呢啊。”马涛依然语气温和,“一会儿出去玩啊!”说罢,他拉开动物串门,耐心地等待“古古”外出。

17年前,出生于四川卧龙的“古古”来北京动物园定居,饲养员马涛一直陪伴左右,彼此之间早已形成了默契。

马涛这简单的几句话,不仅是问候,更是在观察。在北京动物园担任大熊猫饲养员已经32年,这是他自创的“马涛工作法”——通过“一查二唤三观四测”,迅速判断大熊猫的健康、行为等状态是否正常。

“古古”状态不错,很快就挪进了运动场。马涛赶紧锁好运动场的门,自己拿着工具走进兽舍,抓紧时间打扫卫生。与此同时,在其他大熊猫的兽舍里,饲养员们也都进行着同样的工作。

做大熊猫兽舍的“保洁员”并不轻松,将大熊猫头一天晚上吃剩的竹子搓堆儿抱走、将它们一晚上排泄的粪便捡起称重、用扫帚和水管冲刷地面、对兽舍开展消毒……

9点左右,当完“保洁员”的饲养员们又秒变”营养师”,在饲料制作间分头行动,洗的洗、切的切,给大熊猫们准备竹子、胡萝卜、窝头等食物。

“早餐”备好后,马涛带着饲料返回兽舍,“把食物放在地上最省事儿,但我们不能这样做,让他们找起来费劲就对了。”马涛取出一部分竹子,一根一根地插在了展示窗口正对面的墙上,“这样不仅能增加取食难度,保留觅食天性。”

到了10点,“厨师们”再次变身,成为大熊猫的“教练”,开展行为训练。马涛说,训练并不是驯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熊猫配合体检。

大熊猫每两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采血、听诊、B超等,可对于体型庞大的大熊猫来说,体检是多年来饲养员面临的最大困难。“它们不可能像人一样听话,对酒精这样的刺激气味还会抵触,所以以前,大都采用麻醉的方式为它们体检,可问题就是数据有时并不精准。”

为了减少麻醉对大熊猫身体上的伤害,增加体检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动物福利,从2001年开始,马涛带领饲养员们尝试用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它们配合体检。

只要举起一根小小的“目标棒”,马涛就能让大熊猫跟着“目标棒”的指示,将前肢抬起。这个简单动作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练习。大熊猫跟人一样,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快的几天就能学会一个动作,慢的十天半个月也不见得有效果。饲养员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不厌其烦地举起“目标棒”,让大熊猫作出反应。

马涛是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班的班长。“老实说,我对我们家儿子都没有我对大熊猫有耐心。”入行32年来,马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大熊猫。

2003年北京经历 “非典”特殊时期,他因守护幼崽,需要隔离不能回家;2013年雅安七级大地震,他在震区与大熊猫生死与共,关键时刻第一时间就是想着保护大熊猫,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安抚恐慌情绪;大熊猫“妞妞”育幼过程中,恰逢自己妻子的预产期,马涛连续60天坚守在岗位上,不间断观察、记录大熊猫的各种情况,细心照顾大熊猫母仔,确保在最关键时期吃上母乳,当他穿着工服匆匆赶到医院时,儿子已呱呱落地……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看着大熊猫们吃得好、长得壮,跟当爸的感觉一模一样。”马涛总是说,对待动物要有“三心”,即细心、耐心和爱心,精心照顾却不能溺爱,给它们尽可能营造自然环境,保留野性,才是真正地为它们好。

去年年底,马涛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说,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属于熊猫班集体, “守护好大熊猫”永远都是熊猫班的第一职责。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北京动物园规范直播大熊猫:主播最多30人 违规3次将被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小熊猫长大穿“盔甲”?望京新版地标大熊猫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03
北京动物园启动大熊猫科普月 每周三听大熊猫科普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0
北京动物园启动大熊猫科普月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0
开空调 吃果冰 北京动物园开启防暑降温模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8-03
北京动物园新成员:大熊猫双胞胎“姐妹花”来了
北京日报 2019-10-13
萌宝、萌玉亮相 北京动物园添新成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13
北京动物园熊猫、猩猩尝鲜“破五”饺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