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观众现场见证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线上集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6 09:21

阔别130天重新开放的国家大剧院,又适逢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为三级,于是,每周相见的线上音乐会也将不再是空落落的观众席——6月6日19:30,“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夏之惊雷”的演出现场,国家大剧院也将首次在疫情以来开启“公益座”,邀请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代表、公安干警、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大剧院会员、新闻媒体等100余名观众代表走进剧院、走入音符中。

“让剧院等演出,不让演出等剧院”。自疫情发生以来,大剧院日常防疫工作便毫不松懈、严格有序地进行着,公共空间、常用电梯、千余扇门以及5000多把座椅每天都会进行多次清洁消毒,以保障剧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本次演出,出于对观众和演职人员健康安全考虑,大剧院更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规定音乐会当天所有观众均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宝,由工作人员引领测温安检入场。

与此同时,本场音乐会也将是大剧院对公众恢复参观以来,首次在剧场内带观众演出。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音乐厅仅对池座和部分一层楼座开放,所有观众均按左右间隔2座、前后间隔1排要求就坐。

值得一的是,线上音乐会的导赏环节,主持人栗坤将和观众一起走进久违的剧院、感知熟悉的旋律。同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将对话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深入浅出地为线上线下观众揭示阳春白雪背后的奥秘,带你秒懂古典乐。

演出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先后上演海顿、莫扎特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天才作品,这也是线上音乐会开播以来,“交响乐之父”海顿作品的首次亮相。如此一来,截止到本场音乐会为止,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终于实现线上系列音乐会的全面亮相。

6月6日19:30,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北京头条APP等平台,将对演出进行同步视频直播。

曲目介绍

海顿 降E大调第103号交响曲“擂鼓”

交响乐之父海顿一生创作了104部带有编号的交响曲,这首降E大调交响曲是其中倒数第二首,为整套“伦敦交响曲”中的第11首,是融合了作曲家毕生功力与感悟的巅峰之作。乐曲在一片肃静中由定音鼓渐起遂消的滚奏拉开序幕,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被称作“擂鼓”。作品于1795年3月2日,海顿第二次访问伦敦时首演,伦敦《纪事晨报》评价:像以往一样,天才的笔触,无论是旋律还是和声。

1790年,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家族尼古拉斯亲王离世,其继任者对音乐并不热衷,于是长期受雇的音乐家海顿难得赋闲,前往艺术之都维也纳。一天,一位陌生人敲响房门,邀海顿同往伦敦,为其系列音乐会创作交响曲,他就是音乐家及商人所罗门,著名的12部伦敦交响曲由此问世,成为海顿交响篇章的收山之作。

莫扎特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 622

1791年对于莫扎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年,是年秋,歌剧《狄托的仁慈》在布拉格首演,歌剧《魔笛》于维也纳首演。同年10月16日,这首最后的器乐绝笔《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于布拉格首演。12月5日,人类历史上这位最伟大的作曲家留下创作中的《安魂曲》,撒手人寰,年仅35岁。

乐曲呈快-慢-快三乐章结构,原为单簧管家族中音域的巴赛特管所作,独奏与乐队的应和好似歌剧中角色的对话。第二乐章的旋律似一首质朴而崇高的咏叹调,让人忽略世间烦忧与作曲家创作它时所忍受的病痛折磨。1985年,它出现在美国电影《走出非洲》中,后又被填词为《陪我到天明》,被更多人所熟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将广东音乐融入维也纳古典 “茉莉春韵”奏响全新端午乐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31
布鲁克纳交响曲与艺术歌曲交相辉映 中央歌剧院演绎德奥音乐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维也纳爱乐”的见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古典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捷杰耶夫率团奏响“独家定制”曲目,启幕国家大剧院2024“醇·萃古典”系列演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8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4/25乐季 国内外名家将呈现百余场演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中国交响乐团“交响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在京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丹尼尔·加蒂首度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奏响勃拉姆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9
时隔三年半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指挥家捷杰耶夫:就像回家一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