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北京,长安街西沿线、海淀区西南端,有这样一个街道。这里是中国航空导弹的摇篮,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与发展,为一批批航天人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这里有连续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具有6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建筑企业——中国铁建。这里的白天充满活力,既能感受到长安街上的人潮,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能看到阳光星期八公园的热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年逾花甲的长者,有散步、有跳舞,有健身……汇聚成了一幅幅温馨、和谐、文明的画面。这里的夜晚温馨动人,一栋栋居民楼里,小小饭桌前是万家灯火,或许是爷爷奶奶在含饴弄孙;或许是父母在厨房里忙忙碌碌;或许是莘莘学子在案头读书……明月之下,充满了暖暖的烟火。
这里就是永定路街道,美丽大气、欣欣向荣,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9年对永定路街道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大院”街道转变为“区属”街道,这是海淀区大院式街道改革的第一例,既是顺应国企改革的需要,也是海淀区落实创新街道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
机遇与挑战并存、辉煌与梦想同在,面对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永定路街道扛起责任、担起使命,按照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统筹做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民生改善、城市治理等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干工作,攻坚克难抓落实,续写永定路街道的新篇章!
一个使命、两种精神 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和永定路街坊。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精神需要我们每一个“接班人”去传承。
2019年9月12日,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以“辉煌四十载·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上,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期望永定路街道传承航天红色基因,弘扬航天精神,改革创新再出发,奋力扬帆再起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前一步,主动作为,在更好地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民生、服务地区企业、凝聚发展力量上下功夫,努力为地区发展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街道先后组织干部参观航天二院院史馆,聆听航天二院院士讲座,参观铁道兵纪念馆,学习和传承中国航天精神和铁道兵精神,激励干部“新长征、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
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街道出台42项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永定路街道按照区委相关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管用、系统衔接、运转协调的制度机制。健全街道党工委会议议事规则,明确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立街道企业“互访”机制,探索社区会客议事厅模式等,共42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根。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还要把严格执行制度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首先,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体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同时,为了增强学习制度和落实制度的自觉性,街道统一给每个科室下发了《永定路街道工作制度汇编》,并通过科务会、党小组会、青年干部座谈会、知识问答等形式,督促干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
在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上,同样重视制度的建设。完成了31个社区党组织党员及党建工作交接工作,完成35个基层党组织、4300余名党员的组织关系接收,为16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员党统信息库,制定了社区支部党建工作规划、社区党建工作建强计划,完善党建经费财务申请及申报流程,逐步统一了31个社区的经费使用规划。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永定路街道社区工作制度汇编》,明确了8个制度、3个办法、1个细则。这些制度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吹哨报道”和“接诉即办”工作打牢了基础。
从8到80+ 为干部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从突出政治标准,严把调入关口等方面把握,组建优质干部队伍。由最初的8人筹备组发展到来自全区17个单位不同工作岗位的89名人员,其中既有熟练掌握各类政策法规、长期在区机关工作的人员,又有熟悉航天二院、原永定路社区情况的院属永定路街道的人员,还有从田村路、万寿路等相邻街道调入的人员,他们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各有专长,能够较好满足永定路街道各项工作的需要。从保障街道工作有序衔接、地区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分析每个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人岗相适的“乘数效应”,合理选人、择优用人,真正把最好的干部放到最合适的地方、最关键的岗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组织了街道成立大会,并播放了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宣传片,很多干部都为曾经的辉煌而感动,对充满希望的未来很期待。一名从万寿路街道调入的干部激动地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区属永定路街道的成立,这种新起点新作为的气象着实让人振奋! ”
未诉先办解民忧 石榴树下议事厅让“12345”下沉到社区
“有了石榴树下议事厅,居民有了便捷的发声渠道。小到公共区域内堆放的杂物,大到助老帮困、公益服务,有什么事大家商量着来。小区内坏了的路灯亮起来了,车棚内堆积十余年的杂物也清理干净了……”永定路街道六街坊东社区居民郭大妈说。
永定路街道六街坊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彭玉玲介绍:“石榴树下议事厅是居委会搭建的由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老年互助社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平台,方便居民、物业、单位、街道相互沟通,共同解决社区矛盾,共商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石榴树寓意着社区、居民、物业像石榴籽一样,在社区治理上团结起来,共治共建。议事厅让‘12345’下沉到了社区,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石榴树下议事厅着眼于解决百姓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解决了社区内路灯不亮、文明养犬等问题,清理了多年废弃的自行车棚,有效整治了群租房和黑旅馆,解决多个居民最关心的身边事。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永定路街道不断探索,坚持“五理”解决诉求问题,将接诉即办做到群众满意为止。一是坚持“温情受理”。要求各部门在给反映人打电话了解或反馈情况时,一定要有温度,避免语气生硬、一副“公事公办”态度,用真诚回应赢得反映人的满意。二是“快速办理”,要求各部门坚持“首问负责”制。接件后,与反映人及时对接,立即响应。三是“多元处理”。建立“一家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当接到诉求后,单靠本部门难以解决时也可“吹哨”,统筹其他部门力量,形成合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系统梳理”。及时梳理排查复杂疑难和重复诉求案件,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以点带面,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五是“常态管理”。深入研究,将为民办事常态化和机制化,实行有人办、马上办和能办好。
从“你们”到“我们”,三个区域由“物理整合”走向“化学融合”
无缝衔接保民生。与万寿路街道、田村路街道完成各类困难群体帮扶、劳动监察、退役军人及双拥、卫计、教育、就业、住房保障、社会化退休人员服务等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的全维度移交,档案交接和数据划转17000余份,做好辖区内近860家用工单位的对接调研,实现了各项民生保障工作无间断、高质量开展。
握稳信访“接力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推进信访案件多元化解。针对从田村路、万寿路街道移交来的案件,主动和两家单位对接,全面了解事情原委,准确找到问题症结,积极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永定路24号院产权证办理曾经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该小区自田村路正式划转到永定路之后,永定路街道多次协调相关单位负责人,集思广益商讨研究,积极推进个人房屋产权证办理进度。据了解,春节前有望先办一批。
31个社区有机融合。周密制订交接、划转方案,明确3项关键性原则、拟定4类移交内容、制定7份移交表格。通过地毯式走访、圆桌会议、业务培训、拓展活动等形式,摸清31个社区的底数,增强新划转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三个区域的“物理整合”转变为三地人员的“化学融合”。从万寿路街道划转入的复兴路40号社区副书记陈韵竹表示“记得街道第一次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会议时,看见其他社区的居干,我们还生疏地称‘你们’,现在我们外出培训,一起交流工作时,会亲切地称‘我们’”。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凡是未来,皆有可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牢基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永定路街道将初心不改,使命不怠,锲而不舍谋民生之利,真抓实干解民生之忧,打造“永定路街坊”新品牌,继续合力创造新的成绩,再筑永定路街道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