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地面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每一期气象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气象视频会商会议上,气象预报员们如何探讨天气发展趋势?坐落在田间乡野的气象仪器如何正常运转?
近日,一组手绘的Q版气象工作者图片在网上走红,这组图片的作者就是一名气象工作者——吉首市气象局的观测员彭钰媛。“画的就是我们的工作片段。”彭钰媛告诉记者。
真实工作场景成为素材
吉首市位于湘西西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每年的4月至9月是汛期,汛期多强对流天气,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入汛后,气象部门工作重点是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也不能松懈。在这个工作最为繁重的时期,作为气象局的宣传人员,她有感而发,因此用手中的画笔将这一切画了下来。
在彭钰媛的画中,可以看到戴着口罩的气象观测员坐在电脑仪器面前,全神贯注盯着屏幕。她告诉记者,在这个岗位上,需要做到“眼观六路”,一台电脑,四个屏幕,在业务平台上,显示的观测数据、气象趋势随时都在变化,观测员需要观察并分析观测数据和气象图表,对天气变化做出预测。
另一张画中,一个长发女孩戴着口罩,手里拿着“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不远处是气象观测设备。
3月的一天,春耕生产时,气象人员来到田间询问农民天气情况等等,做好记录。这一场景也被彭钰媛用手绘记录。
此外,还有一些画记录着装备保障人员前往各乡镇区域站开展汛前装备巡检工作,气象人员在会议室进行汛前视频研讨会议,也有彭钰媛自己的工作片段。彭钰媛告诉记者,随着气象地面观测全自动化,对于观测的各个仪器都需要定时进行清洗、维护。
画一张图两三个小时
“这些都是下班之后画的,先构思要画些什么,然后慢慢画出来。”彭钰媛大学学的是气象相关专业,但从小喜爱画画,用绘画记录生活和工作也是她的习惯。
彭钰媛介绍,吉首气象局有一个习惯,每到特殊节气都会通过手绘图来告知市民节气到,该做什么。到目前为止,彭钰媛已经手绘了雨水、春分、清明等多个节气图。
“画一张图2、3个小时,之前构思会用点时间。”彭钰媛告诉记者,自己绘画都是利用下班时间,组图一般需要三四天,视频的时间会长一点。但对于爱好画画的她来说,绘画的时间也是一种休闲。
天气是大家每天都会关注的事,但天气背后的气象人,为了制作气象预报等一系列工作所要经历的却是不为人知的,这也是彭钰媛用画笔记录工作的初心。“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气象工作,爱护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文/陈诗娴
编辑/郭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