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话题人物已是衡量一部爆款剧的标配,前有《都挺好》的苏大强,如今是《小欢喜》的宋倩。
《小欢喜》将于今晚(27日)收官,关于中国式高考以及家庭教育的“小反思”持续发酵,而引领话题的角色,无疑是陶虹主演的中国式虎妈典型代表宋倩——本人是金牌物理老师,分数至上,“你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开心的”是她的标志性台词,因此被很多观众苦笑称勾起“童年阴影”;她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控制欲极强,只要宋倩训娃的场景一出现,弹幕里全是“亲妈无疑”“我妈上电视了”的一片“哭嚎”;她还以高考之名对女儿进行“全包围”式关心,“我都是为你好”的逻辑最终逼学霸女儿跳了海,堪称无数“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的父母的真实写照……然而,能将如此令人讨厌的“魔鬼”母亲演得自带喜感、恨不起来,甚至心生喜欢,陶虹的演技和投入,功不可没。比如在情感上,宋倩受过伤害缺乏安全感,但也不乏柔软和隐忍。在前夫复婚请求下真情流露,陶虹说这是她给这个人物留的“出口”,几分钟的一场戏,最终成为宋倩立体并获得观众谅解的转折点。
陶虹与徐峥结婚生女后,逐渐回归家庭,近十年几乎没有正式拍戏,以至于她这次在《小欢喜》中的亮相,让很多年轻观众以为是“新人”。她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此事也忍不住感叹突然意识到,主流观众已不再是当年看她演戏的那些观众了;而在看着她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黑眼睛》《空镜子》一路走过,自带“要么不演,演就是影后”光环的老观众眼里,陶虹的演技不是意外,意外的是她保养有方,十年岁月几乎没在脸上留下痕迹。谈到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的生活,陶虹安于做一个妻子、母亲,有着从容的生活之道,并对此保持着警醒——陶虹说,跟宋倩相比,其实自己才是那个“不正常”的妈妈。
“所有的角色都是不简单的”
北青报:接到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妈妈角色,是否犹豫过?是否跟徐峥导演商量过?
陶虹:当然了,这个角色显然是很不讨好的,但我觉得这个角色是难得写得非常立体的角色。一个好人形象的角色做到立体通常很难,因为他没有特别大的浮动。宋倩这样的人物,其实会更真实一些。
接这个角色,倒不是对她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因为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讲,接到一个角色只会去想着怎样去表达,怎样去表现。这是一种职业行为,其实没有什么难或简单的顾虑。说句实话,对我来讲所有角色都是不简单的。因为简单就说明这件事无趣,愿意做演员,还是因为它比很多职业更有趣。
确实会跟家里人商量,不仅仅是选戏选角色这个方面的商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家庭其实是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所以这种商量肯定是必须的。
北青报:宋倩这个角色因为触动了很多情感痛点,引起了广泛讨论,你觉得最有共鸣的评论是什么呢?
陶虹: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很好,就是观众都会有独立思考能力,去判断宋倩这个妈妈,除了偏执焦虑的那一面以外,她还有什么。这个可能对于孩子来讲会比较难以理解,但是一旦成为妈妈,很多事情不用解释就会懂了。很多人评论说,五年前我一定站英子这边,但如今我是妈妈了,会毫不犹豫地站宋倩这边。因为成为妈妈后,我开始理解,但是年轻的时候我真的是不能理解。这些评论我觉得很好,很有共鸣。
北青报:宋倩这个人物其实很复杂,您如何看待她对女儿的那份沉重的爱,您认同宋倩的教育吗?
陶虹:其实人都是复杂的,就像我们戏里的英子一样。她又爱妈妈,又恨妈妈对她管得严。其实在这个戏里面,英子尽管看起来好像已经很极致了,但实际上可以看出,剧本把这个孩子写得非常善良。如果她心里面有一点点稍微恶毒的想法,那她做的事情可能就不是伤害自己了,可能就会去伤害别人,这个想想其实蛮可怕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宋倩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培养了一个善良的孩子,培养了一个能够感受到爱的孩子。虽然英子有时候可能承受不了,但她是一个哪怕伤害自己也不愿意去伤害别人的孩子,从这点上讲,其实宋倩的教育是不失败的。
当然关于你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指导或者是多大的帮助,这确实是每个妈妈都要纠结的事情。今天你还可以按照她的要求去帮她做一些事,明天她就会对你说,这个我要自己来,这不就是成长吗?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我们正处在痛苦中,所以我们不知道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成长中的。妈妈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起开始做妈妈的,她做妈妈的年龄和孩子生下来的年龄是一模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孩子再平凡,对妈妈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礼物”
北青报:随着女儿的长大,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不是也会有所变化?
陶虹:我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我女儿就会说,对,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这是妈妈教我的道理。其实这个道理妈妈也是学来的。但基于这个道理,无论是人和人的交往,还是家庭中的分工,还是我们每个人事业的变化都不可能是一开始计划好,以后都不变了。我觉得变化是正常的,不变是不正常的,变了以后我们一定会有应对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你的初心在哪里,这个比较重要。
北青报:生活中你会有育儿焦虑和虎妈附体的时候吗?
陶虹:我记得女儿小时候有一次,看我女儿汇报演出,满台都是孩子,谁不希望自己孩子站C位,不用C位,前两排也行吧。结果我们家孩子在侧幕条边上第二排,倒数第二个,前面的孩子长得比较高大,全程我女儿就胳膊和腿伸出来的时候能看到,脸没看见。我当时坐那想,如果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没有任何特殊的闪光点,我能接受吗?我会因为这个,说她辜负我了,因此就不爱她吗?知道她不能考清华,我就不给她饭吃?我想,我不会。该爱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再平凡,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礼物。
北青报:有没有从《小欢喜》中受到教育女儿或者与其沟通的启发?
陶虹:其实我觉得在我们这个年龄,每天接触的人,经历的事,都是学习的机会。教育与我而言就是每天的事情,每天我都在学习。每个人说话的时候,我都在想,他这话说得有意思,对我来讲是一个养分。因为我自己也是有一个网络教育平台的,我本身就对教育这件事很感兴趣,我自己愿意做的公益也是偏教育方向的。因为我觉得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一些机会,会对他人生道路有一些方向性的影响。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遇见艺术,没有遇见戏剧,没有遇见这些真正可以滋养生命的东西,而是只有知识,那么这个生命其实是狭窄的。
“当年笨手笨脚的我,如今也是非常麻利了”
北青报:宋倩的角色让很多更年轻的观众认识到了你的表演魅力,很多网友表示“陶虹应该多演戏”,还去微博向徐峥喊话“拒绝将陶虹私有化”,后来徐峥疑似还在朋友圈做了“陶虹是大家的陶虹,我是陶虹的私人财产”的回应,你有注意到观众的呼声吗?
陶虹:年轻观众从宋倩这个角色认识我,这件事是对的。现在的观众已经完全换了一波了,主流观众已经不再是当年看我演戏的那些观众了。所以对他们来讲,我是陌生的,完全像个新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我觉得很好玩。
北青报:徐峥导演有看你的戏份吗?怎么评价?
陶虹:徐导也会看我的戏,就像陶演员也看徐导的戏一样,我们都要进行专业学习的。既然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这个戏,那徐导也是会关注的。他是一个触觉非常敏锐的艺术家,对于现在的时事,和热播的每一部影片或者是行业中的一些变动,他都会去关注的。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中年女演员窘境的现象?就个人而言,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吗?
陶虹:其实关于“女性到了中年演戏遇见窘境”这个现象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好多次了。当时在一个女性论坛上,曾经主持《半边天》的张越老师讲到这个事的时候说,她说女性参加社会工作,应该是从二战以后才开始的,到现在为止还真谈不上有多少年。男性参与社会工作的历史,实在要比女性长太多了。所以女性要在同等的社会地位上要求完全的平等,真是一条长远的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做得到的。再加上演员本身就是一个挺被动的职业,等待着别人去选择。就是在我事业最鼎盛的时候,我一样也会错过很多,适合我但我可能完全不知道,人家也没想起来我的角色。
北青报:观众很关心为什么近年一直没有演戏?
陶虹:其实我也没一直在家里呆着。虽然我最近没演戏,但不代表我在家里面是无所事事的状态。能整理好一个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虽然我还真做得不怎么得心应手,但毕竟也在家里面养孩子养了十年,所以回头一看发现当年那个笨手笨脚的我,如今干得也算是非常麻利了,这个活还是干熟练了。但是熟练后,可能就会对某些事情的发生变得麻木了。我倒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很麻利,我希望自己永远有敏感的心,能够感受到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的每个人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再去做调整。让大家无论是心态上还是感受上,都永远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整体环境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