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说。
3月8日下午,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再次开启,苟仲文在通道上回答了记者提问,他一共回答了两个问题,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分别涉及“冬奥会全项目参赛”和“中国足球”,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在现场听完了他的全部回答,不得不说,局长的回答确实是非常坦诚,而且“干货”十足。
曾任北京市委副书记
苟仲文一来到国家体育总局任职就备受关注。他1957年出生,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
苟仲文曾在原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任职,历任第二十九研究所副所长、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国家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兼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务。
后来又担任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8年,他调往北京市任职,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委常委。历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委教工委书记、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长(兼)、北京行政学院院长(兼)等职务。
2016年苟仲文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冬奥会“全项目参与”是“形象工程”?
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与”,是否为“形象工程”?
这是苟仲文走上通道后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对此,苟仲文先说,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国家大事,“体育界倍感压力,因为办好它是全民期待”。
他说,“全项目参赛”只是作为东道主取得全部比赛项目的参赛资格,在此基础上取得好成绩,不存在“形象工程”。
“这是运动员拼搏的象征,希望能在北京冬奥会上所有项目比赛中参赛,在此基础上力争拿到奖牌,奏响国歌,并在优势项目上争金夺银。”苟仲文说,奖牌数目预计要超过历史最好成绩。
要做到“全项目参赛”,需要在扩面、固点、精兵、冲刺上努力。其中,“扩面”首先是扩大参赛面。“平昌冬奥会我们参与60个项目,现在通过集训,已经有109个项目。”第二是扩大人的规模,中国在夏季奥运会项目中属于强者,现在,通过2万人海选,选出了4000人来参加训练,其中有十三四岁的滑冰少年,40岁的越野滑雪选手,舞蹈学校、杂技团、武术学校的人也参与训练,以及水上、体操方面的夏季奥运会运动员,都参加到4000人队伍中。
第三是扩大参与面。“过去就是黑龙江、吉林开展冰上运动,现在31各省市自治区,包括广西等地,都有队员在参加训练,还有哈萨克族、纳西族等运动员,表现惊人,值得期待。”
第四是扩大合作面。以前是体育部门一家在做,现在“开放门户”,“向社会打开大门,拓展地方和地方展开合作,地方和企业、企业和企业合作,为广揽人才打好基础。”
“此外,我们也走出国门,向国外学习,与挪威、奥地利、芬兰,展开运动员和教练的深入合作、交流,目前外国教练达到80多人。”
苟仲文最后说,相信吃苦耐劳的中国运动员队伍会在冬季奥运会、冬残奥会上争金夺银。
谈中国足球: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
被问到中国足球问题,苟仲文开场就直言:“中国足球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
这句话说完,在场的媒体都感慨他的坦诚。苟仲文继续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足球管理体制机制的顽疾有直接的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这个方案里面把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当下都讲地很清楚了,我们在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苟仲文说,发展足球方面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足球水平不高的现状,出现大家都不满意的情况。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苟仲文说,下一步体育总局要做的工作,首先是坚定改革,把中国足球发展与改革总体方案实实在在地落地。
同时,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将眼光放长远,狠抓青训,解决青训方面一些长期存在的固有障碍。
再有就是在足协换届中负起监督和指导的责任,“我给大家要特别强调,体育总局是监督指导,而不是领导。”同时,他说:“在内涵上要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这样一个机构,使足协真正一定要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龙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张雅 孔令晗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