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别让商业贿赂在药品招采中死灰复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16:53

国家医保局2月27日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26家医药企业被评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为什么这些企业会被评定为失信?哪些失信行为会被评为“特别严重”“严重”?失信评定将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此接受记者采访。负责人介绍,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如同该领域的“交通规则”,如果出现“闯红灯”“压实线”等违反、扰乱公平交易的市场行为,就会被“扣分”,甚至会被“暂停上路”。

这次信息发布,是招标中标医药企业信用问题的一次阶段性盘点。由于发布的内容很丰富,细节也很具体,不仅对医药企业具有很强的震慑力,而且部分内容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在这26家失信医药企业当中,有25家是因为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导致失信。可以看出,送回扣等商业贿赂仍是影响药品招采的首要问题,医药领域反商业贿赂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医药反腐和医疗行风建立效果显著,医院里再难看到“医药代表”的身影,医务人员拿红包和吃回扣等现象也明显减少,医疗行业风气为之一新。这得益于医疗反腐力度空前,也得益于相关制度建设和医改举措加速推进,比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多部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尤其要看到,药品集中招采模式对医药商业贿赂具有治本作用。在新的招采制度建立之前,药企普遍通过公关等手段来打开市场、提升销量。药品集中招采则以药品质量为前提,用销量换价格,通过医保谈判确定中标产品,质量和价格成为药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灵魂砍价”让药价呈现断崖式下降,药价水分被挤干,药企没有更多余钱来搞带金销售。因此从理论上讲,药企既没必要也没有价格空间通过送回扣等商业贿赂来销售药品。

客观评价当前的药品商业贿赂现象,首先要看到,药品集中招采的确对药品商业贿赂具有很好的防范作用,历次中标药品的药企较多,相比之下,25家存在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毕竟只是极少数,当前这类现象瑕不掩瑜,药品集中招采的作用值得肯定,其光明前景更值得期待。

但只要送回扣等商业贿赂“死灰”残存,就存在复燃的风险。这类现象虽然数量有限,但由于发生在药品集中招采过程中,就可能破坏新规矩,不仅影响市场公平和推高药价,而且倘若再次形成潜规则并引来效仿者,还会对药品集中招采模式构成威胁。全过程严密监管,对失信行为给予严厉处罚,才能尽快拔除药品集中招采的商业贿赂“残根”,从而守护好这项改革业已产生的巨大成果,让民众持续享有由此带来的诸多好处。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