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品读|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座桥
半月谈 2023-06-28 17:00

江南遍地河,河上桥梁多。“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生活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桥,这些桥各具特色,也各有故事。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坐落在浙江省平湖市与上海市金山区交界处的一座小石桥——山塘桥。

今年早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平湖市山塘村,向路人打听附近有什么值得一看,一位自称“老胡”的村民着力推荐我去看看山塘桥,还自愿当我的向导。老胡看上去六十多岁,身板结实,脸色红润,步履轻快。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山塘人,原在城区工作,退休后就回到了村里,已当了一年多村里的“免费导游”。老胡说,他“一有空就在村里到处转悠”,“村里的花花草草都认得我了”。

乍一看山塘桥,犹如见到一位不施粉黛、敦厚朴实的村姑,在江南水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石桥中,实在很不起眼,排不上号。“您别瞧不起我们村这座桥,它可不一般呢!”老胡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立马就打开匣子,绘声绘色地给我介绍起来。

山塘桥始建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桥长22米、宽2.12米,桥面由12块长条石拼接而成。的确,桥的身姿不那么雄伟高大,雕刻的花纹也不那么细致精美;但它的不一般之处是横跨沪浙,并且非常巧合的是,桥两边的村都叫山塘村,桥南为浙江的山塘村,桥北是上海的山塘村。村里人为方便区分,习惯称南面的山塘村为“南山塘”,北边的山塘村为“北山塘”。

“这桥像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默默注视着沪浙两地的交流往来,见证着两村的发展变化。”老胡对这座桥似乎情有独钟,一说起来就神采飞扬。据老胡介绍,两个山塘村一桥相连,人缘相亲,交流频繁。有姻亲关系的不少,有北山塘小伙娶了南山塘的媳妇,有南山塘的小伙在北山塘就业成家。年轻人谈恋爱,有很多先约在这桥上碰头,然后再牵手到其他地方去。在庄稼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大家也都是相互帮忙的。听老胡这么一说,真要令人对山塘桥刮目相看了。

有桥必有河。山塘桥下的河叫山塘河,宛如一条玉带横亘其间,自西向东静静流淌。站在山塘桥上凭栏远眺,只见河面绿水盈盈,微波轻漾,薄雾迷漫,两岸桃花绽放,杨柳吐丝,芦苇葳蕤,景色十分迷人。

“这条河现在已经大变样了。”老胡感慨地说。十几年前,河两岸污水往河里排,垃圾往河里倒,山塘河一度成了垃圾河、臭水沟,别说淘米洗菜了,连漂洗个衣服都不敢,一到夏天河里就有异味,路过时都要捂住鼻子,两岸的村民还相互指责埋怨。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河道要整治,涉及整个流域,也涉及岸上水中。村干部几番商量后,决定联手对山塘河进行治理。他们组织力量清淤疏浚,在河两旁种植花草树木,在河岸建游步道。经过几年努力,山塘河逐渐恢复了生态,实现了美丽蜕变,成了一条人水和谐、远近闻名的“景观河”。

由山塘桥向两头延伸,就是一条南北走向、贯穿两个山塘村的街道,当地人叫山塘老街。老街是连接南北山塘的纽带,承载着小镇的历史文化,也承载着山塘村人的精神寄托。徜徉在这条老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给人无限遐想。那白墙黑瓦的民居,那屋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还有那临街的一个挨着一个的小店铺、小餐馆,仿佛都在述说山塘小镇的历史故事。

这条老街是山塘村的象征,只有老街振兴,山塘村才能振兴。老街贯穿两个村,又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辖。村里的干部群众都明白,老街要改造好,山塘村要变美、变富,就不能你干你的、我做我的,必须携起手来。南北山塘联手开展了老街改造和民居整治,根据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共同打造了“明月山塘”跨省旅游项目。经过5年的整治和建设,老街、房子及周边环境都变美了,整个小镇旧貌换了新颜,新开的店铺、民宿明显多了起来,游客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

中午时分,从北山塘老街返回南山塘,经过山塘桥,只见桥上过往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来自上海旅游团的游客,在导游的安排下纷纷拍照留念。一位衣着时尚的大妈笑着跟同伴说:“过了一座桥,就从上海来到了浙江,很有意思哩。”旅游团还把一对满头华发的老年夫妇簇拥到桥边拍照,两人依偎在一起,有一点羞涩,又笑容满面。据说男的是上海人,女的是浙江人。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沈从文优美而深情的句子:“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老胡自豪地告诉我,山塘桥现在已是网红打卡地,几乎每个旅游团都会安排这里让游客拍照留念。是啊,山塘桥不仅是一座网红桥,更是一座连心桥、共富桥……

原标题:《山塘桥边两山塘》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品读|一个在灶台上写诗的乡村女子
半月谈 2024-03-29
随笔|我的男神——儿童崇拜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随笔|我的男神——儿童崇拜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品读|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当代 2023-12-23
兴安岭下,一座被艺术“唤醒”的村庄
新华社 2023-1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