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好好高考,爸爸交给我们!” 北大医院成功抢救一名高考生父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9 17:29

这两日,2023年的高考还在进行中。6月8日傍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成功抢救了一名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而这名患者正好是一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父亲。

“已经值过十多年的心内科三线班,本以为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急促的节奏,也无数次披星戴月与死神赛跑,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一夜,还是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因为,眼前这位患者的孩子,是附近中学的高三学生,刚刚结束了第二天的高考。”当日,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于扬正好值班,并参与了这次救治,她写下了一份真挚的夜班手记,记录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6月8日17点48分,于扬刚刚接完班巡视过患者,便接到一个急诊电话,说接诊了一位胸痛10分钟的病人,患者40多岁,他的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是冠心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类型,需要尽快救治,挽救心肌、拯救生命刻不容缓。

凭借多年来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磨合出的高效流程,急诊一线医生迅速启动了“绿色通道”,于扬马上通知心内科监护室、急诊介入手术团队进行准备,第一时间启动了心内科导管室,呼吸机、除颤仪、IABP等设备也都开机备用。虽然有完善的流程,急诊科、心内科也已“身经百战”,但每一次救治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对医护人员的考验,不容得一丝疏忽。迅速完成准备工作之后,于扬和同事们紧张地等待着患者转运。然而,当急诊科打来的电话再次响起时,他们听到的却是最令人揪心的坏消息——患者在急诊室发生猝死,正在抢救。

于扬说:“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现在是医护人员最吃劲儿的时候。对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我们还是有机会把他从‘生死线’的边缘拉回来的。也正是过往的经历使我相信,急诊科的战友们会尽全力争取把患者交到我们手中。”果然,经过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了,但血压只有70/40mmHg。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心脏左前降支根部100%堵塞。彼时,必须马上实施急诊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一场争分夺秒的手术马上开始。

在导管室门前与患者家属进行初步沟通时,于扬发现,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濒临崩溃的母亲和焦急的儿子。这位母亲说:“孩子刚刚结束今天的高考,我们夫妻俩接考刚到家……”正说着,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她旁边的孩子是一名高考生,在应考期间亲眼目睹了父亲心梗发作和猝死的过程,而之后的两天还有不少待考科目。

于扬说,那一刻,父亲的生命、母亲的痛苦、儿子的心态,以及这个家庭的未来,各种纠缠在一起的情感一下子涌进了脑海。“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冷静果断的决策力,但那时,我们很难不产生共情。面对临床的种种不确定,承诺抢救一定会成功是很不现实的。然而,看着无助的母子俩,那一刻的我决定打破医患交流的‘规矩’,坚定地对这个小伙子说,回去接着好好考试吧,你爸爸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保证!”

于扬回忆,在说这番话时,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在心里已经哭了出来。“我们是这个小家庭此刻唯一的支柱和依靠,我们应该给他们走下去的勇气。接下来,我和我的团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冷静。”终于,经过一番努力,手术团队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成功开通了患者血管。

于扬说:“在这个特殊的高考日,我们也接受了一次‘高考’——高难度考试,幸运的是,在所有人的通力协作之下,我们最终交出了一份让患者家属满意的‘答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于扬 邱林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您对动脉硬化了解多少?
民航总医院 2024-05-27
阿里健康公益帮扶湖南永顺基层医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地坛医院完成一例高难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广东心脏起搏器类医用耗材集采已落地执行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均价降至2万元
南方日报 2023-04-10
35岁男子熬夜加班突发心梗血管如80岁老人 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人更危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