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3637家高频失信企业曝光!企查查专业版上新最新数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19:00

202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深入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强化失信惩治措施。

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6月起至12月,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对存在“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情形的经营主体予以集中曝光。基于此,企查查专业版收录了全国共计3637家高频失信市场主体(截至2024年1月10日)。

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针对两类主体

一是近3年内被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10次以上,且相关失信行为没有完全纠正、失信信息仍在公示的市场主体;

二是近3年内受到10次以上行政处罚,且相关失信行为尚未完全纠正、失信信息仍在公示的市场主体。

主体数量

根据“信用中国-高频失信市场主体公示专栏”显示,截至2024年1月10日,共计3637家高频失信市场主体。

以陕西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21年11月30日因“违法财产报告制度”被周至县人民法院列入信用黑名单,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被予以公示。随后于2022年3月2日因“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再次被咸阳市杨陵区人民法院列入信用黑名单,并予以公示,与之相关的失信记录共计11条。

惩治措施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采取11项惩治举措,主要包括:

抽样分析

对公示的3637家高频失信市场主体,抽样分析其中的47家,其风险特征主要指向以下三方面:

1.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指企业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等情形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被限制高消费,指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三条等相关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3.关联企业存在异常,包含但不限于关联企业已注销、被处罚、有经营异常、有开庭公告等。这里的“关联企业”,是指企业的董监高或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实施限制惩戒措施190万次
法治日报 2023-12-15
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惩戒措施190万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广西法院“企业清淤”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约18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3-11-28
失信被执行人“中标”以后 法院:中标合同无效且需承担招标人部分损失
人民法院报 2022-12-26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
法治日报 2022-1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