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华南国家植物园上半年入园人数同比增46%
南方日报 2023-07-21 08:34

7月20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新揭牌的“绿美广东”物种展示园,30名粤港澳青少年种下分别象征广州、香港、澳门的木棉、紫荆和木莲三棵“粤港澳青年同心树”,寓意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亲情长青。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到2035年完全建成时,华南国家植物园有望跻身全球前三。

选出103种绿美广东特色植物

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黄杞、金毛狗,观赏价值很高的中国无忧花、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珍稀濒危植物广东含笑、猪血木、狭叶坡垒……华南国家植物园从植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考虑,筛选出103种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特色植物,本次重点展示其中的20多种。

一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积极开展科技支撑韶关、肇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组织完成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荐植物名录。这些植物的推广应用,有望带来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去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在我国约3.7万种高等植物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超过1.7万种。

通过评价,华南国家植物园选出1500种比较有价值的植物,通过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推向市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国锋介绍,以矮牵牛为例,广州通过10年科技攻关,突破育种技术壁垒,形成性状稳定的“广州系列”矮牵牛亲代,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矮牵牛品种8个,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中。

首个专类植物展示园推动城园融合

7月20日,华南国家植物园首个专类植物展示园——木本花卉专类园正式揭牌。该园区占地面积340亩,现建有精品植物保育区、野牡丹科植物保育区、杜鹃花科植物保育区、苏木科植物保育区等专科、专属、专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区11个,建成国内首个野牡丹科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国内首个簕杜鹃木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木本花卉植物96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

这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构建的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的一部分。其中,“1”指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3”指推进北—中—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N”指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和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

目前,“区、园、点”建设正有序推进,植物园城市网络体系雏形已现。

以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为例,正聚焦发掘岭南植物文化,丰富植物科普内涵,优选植物保育清单,提升园林园艺品质,讲好岭南植物故事,计划在云萝片区建设9个专类园,新增植物品种1000多种,在云溪片区建设5个专类园,新增植物品种280多种。

从城中有园迈向城园融合,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吸引力正稳步提升。

2023年上半年总入园人数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今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到2035年完全建成

按照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于2035年完全建成。任海表示,从现在开始至2027年是重点建设阶段,有80%的专业建设内容要在这5年间完成。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要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种质库、标本库、人才库、知识库“四库一体”的种质资源库,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可保育标本300万份以上、种子10万份、DNA提取物30万份;为了实现珍稀濒危活植物迁地保育和研究,还计划建设一个3.55万平方米的迁地保护与繁育中心。

值得期待的还有一个拥有花海景观、面积1万平方米的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展示馆,以启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我们还想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植物园赋能,将植物园打造成超级的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和科普导游。”任海表示,要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万物和谐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引领世界植物园发展,同时为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以目前来看,我们在全球植物园中排名前五,希望完全建成以后能跨入前三的行列。”

文/钟哲 钟晓宇 黄楚旋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亚洲最大!中国“种子银行”保存超万种近10万份野生植物种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1
国家植物园第二届兰花展大年初一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9
龙年寻“龙” 国家植物园首次展出“盘龙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过年来国家植物园看兰花,首次展出盘龙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08
北京视点 | 2024国家植物园举办第二届兰花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