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饭后头晕心慌,警惕“餐后低血压”
人卫健康 2023-01-30 20:30

有些老年患者一吃完饭就头晕、乏力、心慌,量血压还特别低,就迷惑了,“明明有高血压,怎么吃完饭血压就低了,这怎么办?是不是不用吃降压药了?”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的情况,患病率达36%~70%。一日三餐中,早餐后出现餐后低血压的概率最大,多发生于餐后1~2小时。餐前血压越高的患者,餐后发生低血压的风险越大,血压下降幅度也越大。

健康知识“划重点”

警惕餐后低血压

●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者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90mmHg;

●餐后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但出现心脑血管缺血症状者。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做好血压监测,预防为主,及时就医,适当调整药物。

●少食多餐,餐前饮水,减少糖类摄入。

●避免或减少吃饭时饮酒。

●餐后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过量运动。

●避免饭前服用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

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于150/90mmHg时,应当服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时耐受良好,可继续治疗,长期稳定在130mmHg以下。

8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于160mmHg时,应当服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衰弱的高龄老年人应注意监测血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水平不宜过低。

老年人高血压的5大特点

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每10个人当中就有6个患高血压。老年人常常患有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等问题,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有5大特点:

1.收缩压高(≥140mmHg)而舒张压不高(<90mmHg),脉压增大。老年人收缩压越高,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2.血压波动大。老年人容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测量血压远高于家庭自测血压;容易发生“清晨高血压”“夜间低血压”或“夜间高血压”,影响治疗效果,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大。

3.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4.并发症多且严重。多种疾病并存,例如“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心脏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用药种类和数量多,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5.假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的血压值。多见于老年人及尿毒症、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患者。当高血压患者出现降压药物治疗无效及长期高血压或严重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时,要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指南(2021)》

本书编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老年高血压 警惕这8个危险时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2
关于高血压,这几个误区千万别踩!你中招了吗?
厦门疾控 2023-05-23
盐是如何影响血压的?高血压人群科学限盐,才可稳控血压!
人卫健康 2022-11-21
近3亿人“被高血压”标准之争背后有何玄机?
南方都市报 2022-1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患者数量翻番引热议,防控目标能否达成
第一财经 2022-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