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日本机场将首飞“地沟油”航班 7年前中国早已首次商飞,快看这些详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6 08:34

据央视财经报道,日本国内机场将于今天(9月16日)首次引入由当地企业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而它的原材料之一是来自餐厨等产生的废弃食用油,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一种“临时”燃料,即它可以安全地与传统的喷气燃料混合,因为两者的化学特性非常相似,因此,飞机和供应基础设施不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整,不像氢和电气技术。

实际上,该技术问世已有10多年时间,我国早在2015年中国研发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已完成首次商飞。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

由于缺乏生产能力及其成本溢价,SAF的使用受到限制。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称,目前,SAF 占全球使用的所有喷气飞机燃料的不到 1%。

日本将首次引入可持续航空燃料,“地沟油”收购价明显上涨

在全球航空业界被称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环保新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今天(本周五),日本国内机场将首次引入由当地企业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而它的原材料之一就是来自于餐厨等产生的废弃食用油,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

据日本媒体报道,根据估算,包括家庭和餐饮店在内,日本每年大约产生50万吨的废弃食用油,其中4/5来自餐饮和食品加工行业,1/5来自家庭。相关法律禁止向下水道超标排放废油,整体回收率达到八成左右。

据日媒报道,近期废油的收购价格出现明显上涨,部分地区较去年翻了一番,甚至在个别餐饮街还出现了夜间偷盗废弃食用油的现象。

日本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国内航空公司燃料的10%全都替换为可持续航空燃料。

由上海飞北京,7年前中国首个“地沟油”航班首次商飞成功

2008年,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进行了首次生物喷气燃料试飞;2016年3月,美国联合航空成为第一家将 SAF 引入正常业务运营的航空公司;截至 2019 年 12 月,已执行超过 215,000 次使用 SAF 的商业航班,有40家航空公司使用 SAF。

2015年3月21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波音737-800型客机自上海起飞后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

当时,中国石化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并以1:1的比例与普通航煤调和而成。这次飞行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生物航煤低碳环保,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探索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

今年5月首获全球认证,我国成第四个生物航煤自主研发国

2022年5月9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油脂加氢(HEFA)路线生物航煤产品已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认证,意味着镇海炼化生物航煤装置原料、生产工艺及产品均符合RSB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标准,获得全球可持续生物材料的应用认可。

镇海炼化是中国首套生物航煤装置拥有者。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镇海炼化将按市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于近期进入试生产阶段。

中国石化方面介绍,中国石化一直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生物质燃料领域,一方面领跑生物航煤技术,2011年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推动生物航煤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相继完成首次技术试飞、首次国内商业航班应用和首次跨洋国际航班应用,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另一方面,不断推进生物柴油技术发展。2001年公司就开始部署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公司正大力推进生物柴油供应设施建设,让生物柴油“常态化”应用于车辆。

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为例,自2017年试点启动B5车用柴油加注以来,累计加注B5车用柴油超2000万辆次,日均加注约1.25万辆次,已协助消化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5.6万余吨。据悉,将5%的生物柴油与95%的零号柴油混合而成的调和燃料——B5车用柴油可降低重金属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量10%以上,氮氧化物净化效率达80%。

中美联手广东建可生产基地,将成全球最大“地沟油”SAF生产基地

2022年2月27日,中国东方能源公司和美国霍尼韦尔UOP将在中国南方广东省茂名市建设年产100万只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

霍尼韦尔高性能材料与技术部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亨利表示,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以餐厨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的SAF生产基地。

与传统燃料相比,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约24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东方能源 SAF 项目预计分两期建设,涉及两个生产单元,将处理用过的食用油和动物脂肪作为原料。建成后,预计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食用过的食用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 SAF 生产设施之一。与传统燃料相比,使用此类原料有助于将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约 80%,即完成的项目每年减少 240 万吨。

分析:生产成本是传统航空燃料 3-6 倍,SAF在民航中推广受限

据 IATA 称,目前,SAF 占全球使用的所有喷气飞机燃料的不到 1%。迄今为止,由于缺乏生产能力及其成本溢价,SAF 的使用受到限制。SAF 的生产成本目前估计约为传统航空燃料市场价格的 3-6 倍。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将有更多飞机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但仍需要SAF需要大幅提高产能,以及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以抵消 SAF较高的成本。

而值得关注的是,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已经做出承诺。目前,所有空客飞机都经过认证,可以使用 50% SAF 和煤油混合飞行,空客牵头的一个与罗罗公司合作的项目正在测试 100% SAF 使用的排放性能。波音公司承诺,到2030年,其商用飞机将获得 100% 使用 SAF 的认证。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航空业脱碳进行时,可持续航空燃料大规模商用难在哪儿
第一财经 2024-06-12
新科技让“地沟油”飞上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9
半两财经|国产商用飞机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国产商用飞机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演示飞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6-05
地沟油“飞”上天只是个开始 未来可持续航空燃料将由单一走向多元
科技日报 2024-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