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防患于未然 把环境风险危害降到最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28 18:10

生态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这是“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健康工作印发的第三个五年规划。《规划》设置了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等重点任务。这一规划将如何指导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保护公众健康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规划》编制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涵盖了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环境健康管理对策、技术支撑能力、专业人才队伍五个大项的工作。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相比,环境健康工作强调预防为主,立足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是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把危害公众健康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建:我们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会接触到许多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甚至食物中的一些有害的物质,我们长期暴露于这个环境中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我们通过开展环境健康的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轻污染环境导致的健康损害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王建生:比如说一个化工厂,可能我们更多的是针对一些VOC(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那它如果是个铅锌冶炼企业,可能我们会针对一些铅、铬、砷这种重金属监测,那么这些监测就是我们从保障公众健康提出来的,而不是说单纯的传统的这种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在全国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识别、排查工作,掌握环境健康风险的分布,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制定环境健康相关标准和指南,从源头有效降低环境健康风险,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同时也将积极开展环境健康的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的环境健康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已在六地开展国家环境健康工作试点

专家介绍,生态环境部自2018年至今,已选择了上海市、成都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云和县、山东省五莲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等六个地区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重点是把保障公众健康的理念融入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未来试点工作地区将扩大,选择类型也将更加多样。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国家环境健康工作试点,包括对区域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识别、对高环境健康风险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等。比如在浙江省丽水市的云和县,为了将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环境管理,当地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选用官方权威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结合流行病学研究,为当地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与普通人群提供差异化的健康建议,指导公众健康出行。

而在山东省日照市的五莲县,当地提前入手,通过分析污染源及其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商业区等敏感点位分布情况,筛选可能影响公众健康的重点企业,采取针对性环境监测、加强日常监督等措施,实现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五莲县分局局长 陆德志:通过环境健康风险识别,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涉及26个行业、143家企业的环境健康风险源信息库,确定了1—3级风险等级,落实了差异化防控措施。每家企业在环评中都要报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情况,对外挂牌公示自己的风险等级,实现了环境健康风险的分区、分级管理。

“十四五”期间,国家环境健康工作试点范围将扩大至10到15个地区,推动环境健康管理实现多层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王建生:比如说我们(试点地区)也有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县,也有可能一个小的园区,那不同的污染状态,比如说有的已经是生态环境非常好的,那有的可能它的环境质量状态是比较差的,体现出我们多层次、多样性的这样一个特点出来。

在试点内容上,将进一步把保障公众健康的理念融入现有的环境管理措施,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多反映保障公众健康的需求。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王建生:我们的美丽中国建设都要围绕着保障公众健康去做,比如说我们有一些水体、河流看起来很清澈,但是由于里面含有比如说重金属,它实际上对人是有危害的,那它是不健康的。那我们在整个环境治理角度或者环境改善角度我们不只是说关注它美观、漂亮,我们更多是关注环境背后的健康。美丽中国不是涂脂抹粉,真正是健康,那我们是要从这个角度去落实。

提高公众环境健康素养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一贯的认知,其实并不一定准确,一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也都隐藏着健康隐患。比如很多人认为蓝天白云就一定意味着空气质量好;也有很多人习惯晨跑,然而清晨做剧烈运动对健康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要纠正这些误区,需要提升公众的环境健康素养。在《“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中,加强对公众环境健康素养的提升,动员全社会参与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专家介绍,未来将通过一系列科普方式,让更多公众懂得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绿色。

环境健康素养的概念,由生态环境部于2013年首次提出,是指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的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环境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是12.5%,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到2022年这一水平达到15%及以上,到2030年达到25%及以上。加强对公众环境健康素养的宣传和教育,可以让公众在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降低对自身健康的潜在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建:比如有一些农民朋友,喜欢把化肥、农药的包装放在家里,用做别的用途,但实际上也增加了环境健康暴露的风险。而这些材料应该作相应的无害化的处理。我们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制作更丰富的科普资源,倡导绿色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推动环境健康宣传进学校、进社区,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绿色环保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黄一宸 浙江台 丽水台 山东台 日照台)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应对极端气候挑战 你的城市准备好了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5
@铲屎官们 养“异宠”也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这些行为违法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5
“睡眠令”发布后 孩子们的睡眠状况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1
生态环境部:今年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3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福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存在短板
央视新闻 2024-0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