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别让“正确”滤镜遮蔽文化本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18:2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墙上鲁迅夹烟的经典形象,因部分游客模仿“点烟”拍照,被控烟志愿者建议改为“右手握拳”以避免误导青少年。对此,多数网民持反对意见。有人以课本经典插图为据,称“抽烟是鲁迅形象的历史部分”。也有人质疑控烟志愿者干预过度。绍兴市文旅局对此回应称,不会因一人投诉就盲目更换,将在广泛听取民意、全面统筹后再做决策。

鲁迅夹烟形象并非艺术虚构,而是深植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课文的插图里,鲁迅指间常夹着香烟。查阅历史资料,在上海、厦门的居所中,香烟亦是鲁迅深夜伏案写作、思考救国救民之道的陪伴。于鲁迅而言,烟是特定时代的生活细节,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精神的衬托,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思想印记之一。

投诉者关切未成年人成长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不能“削足适履”,不能随意篡改历史真实。若为贴合当下认知而抹去夹烟细节,看似“绝对正确”,实则背离历史本真。正如不能因“饮酒有害”删除李白饮酒的记载,不能因“佩剑有风险”抹去辛弃疾佩剑的豪情,鲁迅的烟早已超越吸烟行为本身,成为承载其精神、反映时代的一种符号。

部分游客模仿“点烟”拍照,或者存在对历史人物不尊重、娱乐化严肃文化的问题,但解决关键绝非修改画像,而应是正向引导,通过讲解让游客理解烟背后的历史意义,规范拍照行为,让打卡兼具文化体验与敬畏之心。用“改造形象”回避问题,既难引导价值观,还会让文化失去真实与温度。

网民反对“改画”,本质是警惕过度干预文化、随意修改历史。若总用当下标准“修正”历史,将历史人物塑造成“无瑕疵模板”,文化会失去鲜活的生命力,沦为空洞的符号。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剧本”,历史人物也非脱离时代的“完美圣人”。苏轼爱酒,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爱菊,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细节并未削弱文人风骨,反而让人物更立体。鲁迅的烟亦是如此,记录着一位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探索的孤独,折射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担当,是其人格与精神的真实写照。如果强行剥离这些细节,留给下一代的只会是无“烟火气”的抽象符号。

更需警惕的是,这种“过度净化”容易形成不良导向。此前有地方想给红色经典人物“换现代服装”,某景区将古代诗人雕像改为“网红笑脸”,这些“创新”实质是对文化的矮化与不尊重。文化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唯有尊重本真,才能守住文化的魂与根。

解决鲁迅画像争议,不能陷入“要么改画、要么骂战”的极端,而应在守护文化本真与做好价值引导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文化传承既有真实的厚度,又有正向的温度。纪念馆可用引导替代改造,比如在打卡墙旁增设文字说明,阐释鲁迅夹烟是特定时代生活细节,并非倡导吸烟;安排志愿者现场讲解,提醒游客拍照守敬畏、避低俗模仿;结合画像开展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借文字理解鲁迅精神内核。如此既保护历史真实,又传递正确价值观,比“改画”更具教育意义。

历史学家钱穆曾言:“对历史要存一份温情与敬意。”这份态度同样适用于文化传承——要承认历史的复杂性,尊重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守正向引导之责任,持尊重真实之敬畏,莫用“一刀切”改造消解文化的本真与厚度。

文/孔德淇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女排世锦赛 | 中国女排两连胜出线 主攻状态成隐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舞剧《龟兹》官宣: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寻爱盛宴 2025西城区七夕节文化活动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4
助力堂食消费提振 北京千余家餐厅上线周末团购限时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4
北青快评|破解演出门票退票难,须统一规则重塑自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4
半两财经|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开封)亮相大阪世博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2
河南队点球大战淘汰蓉城 首次跻身足协杯决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9
当中国CF战队走进利雅得胜利:EWC前夜的足球豪门之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