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马拉雅上线《2024年度收听报告》,听友可以通过生成自己的报告,查看今年的收听偏好和行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达3.03亿。
通过收听报告,我们看到藏在“耳机”背后的一个个鲜活个体:他们可能是4岁小朋友,也可能是在读大学生;可能是新手父母,也可能是职场新人;可能是企业老板,也可能是退休老人;还可能是视障小主播、教师、厨师……他们在通勤的时候听,在运动的时候听,在做家务的时候听,在陪孩子的时候听,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听。
与文字相比,声音入耳入心,对于视障群体而言,更是如此。北京市盲人学校初一学生王旭尧,双眼仅有微弱视力,他已经在喜马拉雅听了超过2500小时。相比于用微弱视力阅读或触读盲文,“听书”让他跨越了视力限制,接收信息的速度变得更快。王旭尧说,喜马拉雅就像一台时间加速器,也是他的全能助手。“我可以在上面找到我好奇的故事和知识,主播讲的很生动。”不止于“听”,王旭尧还是一位视障小主播,有多部参与演播的有声作品在喜马拉雅上线,他说“声音能够把情感和画面传递到我的心里。”
由于厨师工作的特殊性,大侠每天有12-14小时需要呆在厨房里,听喜马拉雅成为他工作时解闷消遣的唯一方式。只用四年多时间,大侠的收听时长已经达到35187小时以上。“听喜马拉雅不仅让我的工作变得不单调乏味,对我性格的改变也是脱胎换骨的。”大侠说他以前很容易出言不逊,和人发生不愉快,在喜马拉雅听了很多历史内容和个人成长内容后,“现在温和了太多太多 ”。2017年即出来闯荡的他已经在喜马拉雅听完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朝等相关历史内容,以及白夜剧场的所有剧目,有时还能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科普历史人文,讲讲大案热点。
马子翊快4岁了,每天不论出门还是睡前,都要听喜马拉雅儿童的牛津树双语故事机,每天听至少1小时。“没想到他这么喜欢,今年国庆回山东老家,6小时的高铁,他听了一路,不吵不闹。”马子翊的妈妈吕女士说,Kipper、Chip、Biff(故事机IP玩偶)成了他的好朋友,走哪他都带着。马子翊听故事的时候很专注,小小年纪不仅能记住故事内容,还能用故事里的语言和小伙伴聊天,令吕女士十分惊讶。“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英文启蒙,也锻炼了他的语言发育,而且,作为双职工独立带娃家庭,故事机节省了我们很多精力。”
在中国,0到14岁儿童有2.53亿,全面放开二胎后,每年有接近1800万的新生儿。面对数量庞大的儿童群体,喜马拉雅儿童App为0-12岁孩子打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池”,作为“一站式儿童素养教育内容平台”,从百科知识到经典名著,从语言启蒙到国学熏陶,从“听读”到“阅读”,为孩子们的素养启蒙提供了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