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玉器生产车间”找到了!夏商文明更多秘密被揭开
新华每日电讯 2024-12-28 13:58

夏商时期的中华大地,久远而神秘。从二里头到殷墟再到三星堆,文明的火光在时空中留下历历光彩。

聚焦夏商文明重要考古发现,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本年度最后一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进一步揭示了夏商时期的诸多谜团。

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历经65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发掘9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掘90年。这些早已名满天下的考古“圣地”,在被发掘数十年后,仍然有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在二里头,考古人员欣喜地发现了可能为“城墙”的踪迹。

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但长期以来,这里没有发现城墙,都城的布局令人遐想。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古城村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正是在古城村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1道夯土墙。

壕沟中的G2、G3与夯土墙大致平行,在东、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专家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为探索二里头都邑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城村夯土墙东北角航拍图

“二里头都邑严谨、规整的多网格式布局,说明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格局和制度,是判断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

在殷墟,洹河静静流淌。它的北岸地区,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逐渐展露“庐山真面目”。

结合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洹河北岸地区发现多条道路和路沟,在武官东地考古发掘确认一条纵向干道L3的路沟长1.6千米,路面上有密集的车辙痕迹,这是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

纵向干道L3发掘现场

规整的路沟遗存,令发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感到兴奋:“近年来在殷墟洹河北岸地区探明并确认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以及沟渠,初步揭示大邑商洹河北岸地区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是商代都城考古研究的重要突破。”

在三星堆,古人的“玉器生产车间”找到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三星堆遗址北部月亮湾台地新发现玉石器作坊、人工土台以及建筑基址各1处,还发现遗址东部仓包包小城及南部台地存在大型水网。

“玉石器作坊、建筑基址、大型水网等重要遗迹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对三星堆城址布局与功能分区的认识。出土文物显示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存在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冉宏林分析道。

人们关心的出土文物保护工作也在同步跟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16家单位推进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已完成祭祀区出土金面具、鸟形金饰等4062件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三星堆发掘的玉人头像

光华璀璨的金器、想象奇绝的青铜器、见证文明交流的玉器……向世人诉说着三星堆的盛大与辉煌。

本次工作会上,还有一项考古发现是“意外之喜”。

巍巍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钟村社区曾经籍籍无名。为了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202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这里进行了前置考古,结果发现了一处夏商之际高等级墓地。

截至目前,钟村墓地共发掘5座夏商时期墓葬。其中,M10墓葬规模最大,墓中安葬的一名男性,身体涂朱,头顶覆有扇贝,左侧股骨下随葬绿松石嵌片牌饰,具有明显的二里头文化因素。

M10墓室

“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葬俗具有浓郁本土特征,又显示出多元汇聚的文化面貌,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范文谦说。

一系列新发现、新进展,令考古工作者备受启发。

“殷墟我们已经发掘了差不多100年,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布局和结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星灿看来,不断出现的考古新进展,可以将过去的很多发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重大的新突破。

二里头的“城墙”性质到底是什么?遥远的文化怎样影响了三星堆?太行山西麓还有没有更多的夏商遗存?……越多谜团揭开,越诞生新的疑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透露,国家文物局将深入践行“大考古”理念,构建“大保护”格局,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

胼手胝足、聚沙成塔,更多“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故事将被书写。

更多报道

四大遗址新发现“划重点”——

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中心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3750—352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中部新发现17号建筑基址,位于以往发现的1号宫殿与5号建筑基址之间。目前已发掘17号建筑基址包括南、北两组排房式建筑,均修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其中北侧排房式建筑结构较为清晰,面阔5间、进深1间,东西宽度超过40米,面积约310平方米,初步判断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

宫殿区西、南两侧道路“十”字交叉,将该区域分为宫殿区、宫西一区、手工业区、工西一区四个分区,继前三个分区陆续沿路发现围墙之后,2024年在“工西一区”发现了该区围墙东北角,墙体残存最宽处约2米,首次完整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个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将有力推动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形成及发展过程、各分区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等重要问题的探索。

古城村遗址位于二里头遗址北侧的洛河北岸,目前已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1道夯土墙,其中G2、G3、夯土墙大致平行,且与二里头遗址主干道路、墙垣、夯土建筑等主体遗存的方向一致,在东、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专家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为探索二里头都邑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洹河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结合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发现有多条道路和路沟,在武官东地考古发掘确认一条纵向干道L3的路沟长1.6千米,路面上有密集的车辙痕迹,每组间距为1.2米,这是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路沟的宽度超过15米,最宽处近30米,是已发现的最宽的干道路沟。

在王陵区西围沟内探出大型墓葬2座,其中一座带一条墓道;钻探确认王陵区一带西周早期遗址的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西周早期聚落。在商王陵区西围沟东面发掘祭祀坑48座,祭祀坑分大、中、小三类,以大型为主,通过发掘确认可分为6排,多殉葬马,此外还有人、牛、狗、猪、象、鸟等。

近年来在殷墟洹河北岸地区探明并确认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以及沟渠,初步揭示大邑商洹河北岸地区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是商代都城考古研究的重要突破。

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

钟村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一处夏商之际高等级墓地。截至目前,钟村墓地共发掘5座夏商之际高等级墓葬。

这些墓葬集中分布、排列有序,出土陶器、漆木器等50余件(套)。其中,M10规模最大,长、宽均超过6米,墓室面积达46平方米。墓室为竖穴土坑,有熟土二层台,内用石块构筑大型石椁,长宽均达4米,石椁内置木椁,木椁内并列放置三个木棺,棺内各葬一人。中棺内为男性,身体涂朱,头顶覆有扇贝,左侧股骨下随葬绿松石嵌片牌饰,具有明显的二里头文化因素。

陪葬的女性位于两侧,身体涂朱较薄,无随葬品。北壁有壁龛,龛内殉葬有一名男性。椁室内北侧置长方器物箱,出土有漆木器、陶斝、陶罐。其他墓葬内还出土有陶爵、漆觚等随葬品,部分陶器表面装饰大三角纹、连珠纹等,表现出较明显的下七垣文化因素。

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葬俗具有浓郁本土特征,同时还受到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等的影响,显示出多元汇聚的文化面貌,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三星堆文化的命名地,也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主体年代距今约3600—3000年前后。按照“考古中国”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项目部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持续开展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三星堆遗址北部月亮湾台地新发现玉石器作坊、人工土台以及建筑基址各1处。玉石器作坊位于月亮湾台地中部,面积超1000平方米,发现成堆存放的石料、坯料坑、废料堆积以及成品石斧坑等,出土包括玉人像、玉牙璋、石琮、石斗笠状器、石蛇在内的20余种玉石器,测年结果为公元前1550年至前1250年。

人工土台位于玉石器作坊以南,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堆筑方式为“斜坡堆筑”。人工土台可分为三级,表面发现1座复合式“木(竹)骨泥墙”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方形,已清理部分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房址基槽内填充陶板状器。考古勘探发现,遗址东部仓包包小城及南部台地存在大型水网、东水门和东北水门,年代均不晚于商代中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16家单位同步推进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祭祀区出土金面具、鸟形金饰等4062件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对铜器铸造工艺和产地进行研究,发现了目前国内最早使用铜器芯撑技术的实例。

玉石器作坊、建筑基址、大型水网等重要遗迹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对三星堆城址布局与功能分区的认识,出土文物显示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存在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

文/记者 徐壮 施雨岑 央视记者 田云华 闫洪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