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犹豫,原来是两种动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13:00

“犹豫”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实际上在此之前,“犹”和“豫”指的分别为两种动物。

“犹”,《说文解字》曰:“陇西谓犬子为犹。”《尸子》“犹,五尺大犬也。”二者认为“犹”为犬类名称。但后来却多倾向于认可它为一种猿类动物。《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麂是善于跳跃的一类哺乳动物)《水经注》称“犹”为“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坐若飞”。可知,“犹”具有攀爬的本能。《史记·吕后纪》索隐中则记录了犹的更多特性:“犹,猿类也。夘(mǎo)鼻长尾,性多疑。”因此,“犹”在古代是一种像猴子或猿一样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活泼好动但生性多疑,一旦发现周围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便会爬上树枝,躲在茂密的树叶丛中探头探脑地四处查看。

“豫”,《说文解字》训曰:“象之大者称‘豫’。”胡厚宣先生曾谈道:“殷代气候,不特稍暖,且远较今日为热。”在安阳殷墟曾出土大象遗骸,而出土的甲骨文也记载商朝时期当时的人们捕获、驯养大象。如今河南省的简称“豫”就是这么来的,《周易》中的“豫”卦,均和大象有关。商代的中原人曾与大象长期共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洁白柔滑、质地坚韧的象牙成为古人眼中珍贵的工艺品材料。1976年,著名的殷墟妇好墓就出土不少象牙制品。其中的一对商代兽面纹嵌松石象牙杯(又称“夔龙纹象牙杯”),精美绝伦,堪为国宝,现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极为罕见的商代象牙酒器珍品。这些考古发现意味着,早在3000多年前,中原的古人的确已经开始驯化大象,也就是所谓“商人服象”。

“豫”字在象形文字中本就为一个人牵着一头象,只是后来气候变化,大象南迁,于是中原的大象也只存在于记忆中了。

那么,古人为何把“豫”与“犹”一起相提并论呢?这就要说到大象的一个特征了。大象虽然体型庞大、孔武有力,但它们在碰到新鲜事物时也常常小心翼翼,特别是在伸着长鼻子取物时,总是左摇右晃地难以确定。

所以《道德经》中对其描述“豫兮,若冬涉川”,形容大象的某些动作就像是冬天蹚过冰冷的河水一样,是进是退难以捉摸。

于是古人认为“犹”与“豫”这两种纠结的动物都有共同的特点,做事不果断、迟疑不决,干脆就将两者放到一起,组成“犹豫”一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潍坊象出土“隐身”45年后重见天日 “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开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28
新知|牝鸡司晨中的“牝鸡”究竟是什么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8
新知|牝鸡司晨中的“牝鸡”究竟是什么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8
历史|商代为什么以鸟为图腾,而不是其它动物呢
历史学堂君 2024-10-19
三星堆古城如何传承宝墩文化?
华西都市报 2024-04-17
国学|翡翠原来是只“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3
国学|翡翠原来是只“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新知|许仙原来是“奚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