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 2024年,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向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量升价稳、波动收窄”的回暖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30.25万亿元,站稳30万亿元大关。
银行理财“跷跷板”效应贯穿了2024年全年,既经历了“债牛”带来的收益率上升、规模增长,也遭遇了权益市场走强后的资金赎回转移。分析认为,2025年预计理财市场规模扩容与阶段性赎回风险依然并存。市场风格切换下,“拥抱波动”将是2025年市场主线。
理财大年:规模站稳30万亿大关
“2024年是理财行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大年’,最新规模突破30万亿元。”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表示。
据悉,2024年以来,工银理财的管理规模净增加近4000亿元,在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中率先突破2万亿元。此外,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的管理规模也都突破了2万亿元。
机会与挑战并存,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市场2024年历经了两轮扩容机会、一轮赎回风险,最终规模站稳了30万亿元大关。
两次规模扩容机会都集中在2024年上半年。其中,2024年一季度,债市利率单边下行,带动理财收益率上升,进而驱动理财规模增长上扬;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同比增速升至8.3%。
而2024年二季度,银行存款“手工补息”被金融管理部门叫停后,银行存款加速向理财“搬家”,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规模扩容。
赎回风险则出现在2024年9月末,资本市场逆转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放大,理财负债端出现资金超额流出现象,令银行理财行业再次直面“流动性”考验。
民生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指出,2024年“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权益市场走强的同时,理财负债端资金累计净超额流出约0.7万亿元。
业界指出,流动性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股债跷跷板,债券波动导致理财净值变动,引发赎回;二是股票市场和理财市场形成“跷跷板”“牛市”引发理财资金流出。
“在权益能力建设不足的情况下,老百姓将理财产品视为简单、刚兑、低波动的资金储备池。一旦市场行情启动,这些资金会迅速流向公募基金和权益产品。”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表示。
风格切换:多资产想象空间较大
展望2025年,波动加剧,在市场风格切换下,银行理财将向何处去?业界认为,“稳规模”和“稳净值”是重要议题。
从产品投向来看,2024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固收类理财,而现金管理产品的规模反而缩减了近万亿元,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占比位于历史低位。
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呈现明显的强弱分化。一方面,理财市场延续“去存款化”趋势,现金管理类产品表现转弱,资金流向固收类产品。民生银行研究院的报告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收缩,预计下阶段现金类产品机会将进一步减弱。
另一方面,“含权”与“不含权”产品表现强弱分化,“9.24”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含权理财产品收益改善明显,整体强于固收类。
在此背景下,业界认为,理财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以应对市场变化并把握新机遇。
钟文岳表示,当前银行理财行业30万亿元的资金中,有95%沉淀在R1和R2风险级别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中,体现了客户群体强烈的低风险偏好。“理财公司有且只有一条路,即把产品线努力地向上延伸,将原来堆积在R1、R2等级理财产品的大量资金,向R3、R4、R5等级的理财产品延伸,其中三五年之内要以R3风险的理财产品为重点。”
“2025年,现金类理财有可能持续收缩,多资产想象空间较大。”国信证券银行团队认为,2025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至32万亿元至33万亿元。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2025年“稳规模”和“稳净值”压力将增加,理财公司亟需在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上增加灵活性,通过特色化产品实现“稳规模”和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实现“稳净值”。(记者 王淑娟)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