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以“未来交通新质领航”为主题,重点聚焦低空经济、数字交通、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集中展示693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4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成果供需对接活动上,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链主企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聚焦大数据、大模型等,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和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目标,两者互为牵引、互相促进,强调科技和产业的供需对接有助于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要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核心驱动力,推动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一方面,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可持续的产业基石。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和关键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因此,既要发挥传统产业的“母基”优势,更要促使新技术、新要素、新成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落地。以浙江杭州为例,今年上半年,杭州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6.0%,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2.0个百分点。数字背后,折射着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向“新”发力、提质增效的探索。当下,需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利用前沿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完善高质量实验室体系、实施科技专项攻关计划等,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开源,为新兴产业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同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布局未来产业,围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信息科技、先进材料与制造、生物技术与生命健康、空天海洋、能源环境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构建“核心技术池”,前瞻性地培育未来产业。
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出6.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26.0%、25.4%;我国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持续提升。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快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政府协同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组织模式,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深层次合作,实现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要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发挥领军企业“链主”的引领作用,统筹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创新联合体,搭建贯通式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通道,辐射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流通还需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坚决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投早、投小、投硬”的投资环境。
未来,要继续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科技立法、战略规划等政策手段提高科技和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强化政策协同,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卡点、难点、弱点深化改革。近年来,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为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提供领导制度保障。建立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握手”通道,摸清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强化供需对接,利用科技创新帮助产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为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文/李建国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