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日子,近日,第五批澳门文学丛书发布发布,继续书写文学中的澳门故事。
“澳门文学丛书”自2012年开始启动,启动以来已出版四批共66册,包括2014、2015、2016、2019年推出首批22册、第二批21册、第三批13册以及第四批10册的澳门文学作品。是次出版的一套13册第五批丛书连同第一至四批,共出版79册,分散文、诗歌、小说三种体裁,涵盖当今澳门文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实反映澳门文学的全貌。
第五批“澳门文学丛书”13册中有8篇散文,4篇诗歌和1篇小说,从数量上也能看出散文和诗歌是澳门文学创作的重镇,小说则相对显得比较弱。这与澳门文学发展的土壤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澳门文学的发展建立在报刊媒体发达的基础上,澳门的报纸副刊是澳门文学发表的重要原地,这自然为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比如李峻一的散文《这些年我发过的誓》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澳门日报》副刊的专栏文章的集子,公荣的散文集《我与天蝎相望》同样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文章的集结。虽然都是曾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文章,但作家们的写作风格和作品内容不能用读者刻板印象中的澳门文学等同于“过客文学”来简单的概括,李峻一的写作侧重于对世事的洞察思考,公荣的文章彰显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张卓夫散文集《镜海回栏》则谈古论今,为读者讲述澳门的风土人情。第五批“澳门文学丛书”中唯一的小说是李懿的《过三关》,公开资料显示李懿也是《澳门日报》副刊的专刊作家,此前《作品》《广州文艺》《特区文学》特发表过她的小说,《过三关》收录了李懿十二篇短篇小说与一篇中篇小说。全书聚焦于城市主题,以澳门为主要背景,通过多个人物的生活片段,描绘了当代澳门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探讨青年人的爱情观与婚姻关系,并重点关注现代女性的精神面貌。中篇小说《非法之王》,是对科幻历史架空题材以及澳门的一次融合尝试。这部小说集故事涉及家庭情感、个人成长、社会变迁等多重主题,展现了澳门人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中的挣扎与适应。正如梁鸿鹰所言,澳门文学充满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传统文化的守护,以及对社会万象的细腻表达。
纵观澳门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城市的发展分不开,一方面澳门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景观,汤显祖的《听香山译者》就为后世描绘了当时澳门作为海外贸易中心的盛况:“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另一方自明清时起便有大量文人赴澳为澳门文学缔造繁荣景象,这其中包括有谭钟麟、丘逢甲等,20世纪20年代澳门本土诗歌发展飞速,澳门第一个文学社团雪社凭借旧体诗词独领风骚,50年代的刊物《新园地》后来转成了在当下孕育无数作者的《澳门日报》副刊。80年代后澳门文学社团、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6年,澳门诗人韩放提出要建立“澳门文学形象”,此后澳门文学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诗歌、散文持续发力,小说也崭露头角。诚如王蒙先生在《澳门文学丛书·总序》中所写的“澳门文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