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浪潮正在加速赶来,如何迈向下一个由产业、运营、资本、生态共同驱动发展的新质时代?12月18日,2024(第八届)中国产业园区与商办新驱动力峰会举行。大会共商产业园区和商办在新市场环境挑战下如何变革引领。现场还发布了《2024北京产业园区选址(租赁)指南》,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供全景式的参考。
城市更新如何盘活空间潜能
400多个城市、6.6万个项目,78亿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万亿总投资……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40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湖北省17个地市州率先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深圳、广州、济南等地陆续另设专门的城市更新机构。
“城市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未来的塑造者,其更新与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城商联副会长、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在致辞中提到,未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主导方向,企业要更加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推动城市更新向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清华同衡总体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尚嫣然指出,相比增长时期,更新的规则更模糊、规划更精细、更复杂多元;在趋势上,体现在政府更重视政策顶层设计,市场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方面更有耐性;设计在面对公众及租户等第三方时,更“懂人心”。
城市更新如何盘活空间潜能?北京科创汇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军表示:“城市更新是长期长线投资,盘活城市更新项目,要贯穿入园企业全生命周期,与企业同步成长,进而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
京印国际中心副总经理周雪峰表示:“在将大康国际鞋城改造升级为京印国际中心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有效盘活空间潜能要‘懂人心’,不管是运营空间,还是运营产业,核心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求展开。”
新质生产力或可破解产业园区困局
在新周期、新命题、新挑战、新赛道下,产业园区和商办在转型的迷雾中如何破浪前行?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联盟秘书长盖帅在致辞中表示:“历经40余年,我国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对于产业园区而言,将是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战略专家康大臣提出,下半场园区如何突破“招无可招、引无可引”困局,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之道。
对于如何更好地拥抱新质生产力?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春财提出四个关键词——“融进去”“接得住”“引进来”“活得好”。他表示:“融进去指的是要和其他主体加强紧密联系,建立链接;接得住指的是作为园区开发者,要从硬环境和运营能力上具备承载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引进来指的是遇到好的资源要及时引进园区;活得好指的是企业引进来后要按照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思路来使创新主体得到可持续发展。”
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副总经理苗思露表示:“作为一个诞生在产业迭代和经济变革期的产业园区,新质生产力的‘新’对于产业布局引导尤其重要。作为空间载体运营者,只有拥抱新理念、新科技才能更好地理解未来生产和生活,从而运营好园区。”
谈到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段炜介绍道:“雄安新区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已转入‘三高并举’阶段。第一正在做大规模的高质量建设;其次做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进而转入新的城市运营阶段;第三是做好高质量的产业疏解和发展。”
谈到面临需求乏力、供大于求问题的产业园区,克而瑞产城发展部总经理卢文婷基于多年的调研经验认为:“在供应量上要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投资要回归初心;园区自身要锻炼自己的招商服务能力,精益求精、因地制宜地运营好园区本身。”
《2024北京产业园区选址(租赁)指南》发布
在谈到不同企业对于办公选址的考虑时,康润武分享了两点行业观察:一是低租金项目和强政策对于企业具有强烈吸引力;二是近两年市场上未来产业在新租、扩租,包括拿地、拿产业园、测试基地、路面测试、实验室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表现亮眼。
会议现场,由选址中国联合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联盟、北京师范大学国土院数智产业研究中心、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智链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2024北京产业园区选址(租赁)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收录园区590个,建筑面积合计达6800余万平方米,范围覆盖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等16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产业园区市场进行了解析,并对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区、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区、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进行了展开介绍,同时汇聚了多位行业专家的观点与建议,为考虑通过办公、研发、生产空间的重组和整合来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参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