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奋斗
楼下的小女孩十一、二岁,已经有了几分大人模样。扎个素素净净的马尾巴,腰身挺拔,背着书包,站在电梯里,个头快赶上妈妈了。妈妈跟她说普通话,她答之以正宗的徐州话。
娘俩是商量上钢琴课的事儿。小女孩是我见过的最快乐的琴童,一提弹琴满脸笑。隔壁楼的一楼,可能是一间琴房,阳台放一部钢琴,屋里还有两部,周末从窗前路过,能看到两三个孩子练琴,一位老师,来回溜达,指指这个,点点那个,很严肃,像监考老师。孩子比老师还严肃,练习曲弹得很悲伤,肖邦来了都得哭。下课了也不快乐,哭丧着脸,家长在门口等着,奔下一个辅导班。
这个小女孩不一样,弹了有五六年了,弦歌不辍。她们家在我家楼下,电梯里跟妈妈说着话,两手还不闲着,凌空弹琴。我这边出了电梯掏钥匙开门,她家里琴声已经飘上来了。放学弹,周末弹,放假更弹,中午回家吃饭的工夫都得弹两下。不知道别人摊上这么个邻居怎么样,反正我和王太挺享受,天天在小女孩“叮叮咚咚”的琴声中吃饭、做家务、读书、闲聊天,都习惯了,赶上女孩放假去姥姥家住几天,楼下空寂无声,倒还有几分失落。
有时候难免替她爸妈瞎操心,天天弹琴,孩子的作业啥时候做?考试成绩好得了吗?走专业?搞艺术?这条路可不好走啊。王太说你也是想瞎了心,难得一个爱弹琴的孩子,难得一对想得开的爹妈,管它那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
当初小女孩家刚买钢琴,她也就五六岁,一开始也是瞎弹一气,一个一个音符往外蹦。小女孩胆儿够肥的,没几天,就上层次了,难度系数一下子翻好几十个跟头。我的天,磕磕绊绊,哆哆嗦嗦,半个小时,终于听出来了,《梁祝》!
就这么一天天的,小女孩进步神速,练习曲弹得行云流水,指法娴熟,曲目越来越高级,我和王太天天泡杯茶,欣赏钢琴独奏音乐会。王太边听边给我提人名,一水儿的外国人,这是圣桑,这是巴赫,这是李斯特……
我一咬牙,也没跟王太商量,就上街买了一架钢琴回来。买完就后悔了,以前我在家里的地位排爱犬库里后面,现在又下滑一位,排钢琴后面了。好处也有,以前一天到晚耳边聒噪不休,现在都化作美妙的音符。
楼上楼下四手联弹,一老一少以琴会友,这日子过得,岂不快活?不过两人路子不一样,小女孩走的是专业,起步就是古典,巴赫、肖邦、莫扎特,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年纪虽小,道行日深;王太玩的是即兴,图一个乐呵,啥邓丽君、久石让、克莱德曼、卡朋特,想哪弹哪,弹高兴了琴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用手舞足蹈容光焕发来形容,一点不带夸张的。
这音乐啊,真是个好东西。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