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报救命恩情 河北母子自费在县医院旁办爱心厨房 “普通人办普通事帮助普通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19:21

买一顿饭,花十几元,开支看似不大,但对长期离家住院的病人来说,已经将大部分存款用在医疗、吃药上,十几元的饭菜显然成本太高,也很难买到符合营养需要的饭菜。2023年11月,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潘贵芳、杨杰母子用自己的积蓄和收入,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家县医院旁开了一家“一二三爱心厨房”,供病友及家属免费做饭,还提供油盐酱醋等调料,为病人们节省开支。

原来几年以前,涉县发了一场洪灾,道路中断,然而潘贵芳突发疾病,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她送到医院救治。从此,这对母子决定把这份救命的恩情善意回报给社会。

退役军人与母亲在县医院附近办共享厨房 免费做饭包调料

铁锅上方热气蒸腾,发出“滋滋”的响声,一道道家常菜新鲜出锅。掌勺的人们急迫又小心地把刚刚做好的饭菜倒进饭盒,仔细扣好,他们要把还带着“锅气”的家的味道,端给躺在附近医院病床上的家人。每次看到人们行色匆匆地走出厨房,涉县“一二三爱心厨房”的老板、51岁的潘贵芳和28岁的杨杰母子,都感到特别满足。

官方资料显示,涉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在山西、河北、河南的三省交界处,被连绵的太行山所环抱,县域内有许多山村。

2023年9月,在河南一部队服役8年后退伍的杨杰返回家乡涉县,与卖蜂蜜的母亲潘贵芳一起租下一个门市房,购置灶具等物品。11月,涉县第一家共享厨房开业了,母子二人都用业余时间经营打理。店面离涉县人民医院只有100多米,他们想给住院患者们带来便利:病人和家属可以来厨房免费做饭,水电炊具、油盐酱醋也都免费使用。

中午10点半到12点半、17点到19点,这是贴在厨房门上的做饭时间。杨杰和母亲又在门上贴了两个联系电话。杨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偶尔有人急需厨房做饭,为刚刚结束手术或刚刚分娩的家人补补营养,接到电话,他们就会尽快过去开门。顾客来做饭时,杨杰和潘贵芳还会在旁边看是否需要帮忙。杨杰的声音听上去冷静寡言,但他不时叮嘱来做饭的顾客:“火不要开太大,容易煳。”

杨杰介绍道,厨房有6个灶,每天约有30多人来做饭,使用起来刚刚好。需要使用厨房的多是长期住院的糖尿病和肿瘤患者,因为外面买的食物往往主食太多,或者油盐糖过重,并不适合病人。

最近,65岁的秦女士几乎每天都会来厨房做菜。她的老伴66岁的朱先生因糖尿病导致的偏瘫加重,他们不得不从附近山村到涉县人民医院住院,4个月时间内,有将近3个月都在医院度过。

“医院和外面的菜,老头子咬不动,在厨房做饭就特方便!”秦女士总是会在厨房炒白菜,炒得格外软烂。吃到家里的味道,朱先生胃口也更好。

秦女士算了笔账:“住院两个月,就花了两万七,报销完还有一万三。”朱先生没有劳动能力,子女在外打工,治疗费用对这一家来说压力很大。在厨房做饭,他们也能省下一大笔饮食开支。“在外面吃,一个人一顿就至少10块钱,还只有两片肉,”秦女士笑着说,“但在厨房自己做,买一颗白菜1块钱,够我们两个人吃一天。自己买肉,8块钱就能炒一大锅!”

让秦女士非常感动的是,因为她腿脚不方便,潘贵芳还经常骑上电动车帮她打探卖菜的店铺是否开门。潘贵芳说,“面对疾病,我能做的太有限了,但还是希望能通过厨房提供实际的帮助,哪怕只是一顿热饭。”

因为常年到店,潘贵芳对这些家属都很熟悉,如果发现有谁没来,她还会惦记病人情况,发去问候。常来做饭的病人们要出院了,也会跟潘贵芳打招呼,“谢谢你们,出院了,明天不来了!”潘贵芳发现,自己的心总是被病友们所牵动。

母亲在洪灾中被乡亲们涉险送医 因想回报救命的恩情而办厨房帮助他人

“乡亲们救过我的命,办厨房,就是想把这份恩情传递出去。”潘贵芳说。

2016年夏,涉县遭遇了“7·19特大暴雨洪灾”。当时潘贵芳在老家山村的姐姐家,看到“屋外的洪水像海浪一样”,直接拍垮了河道边的两间房屋,已经逼到姐姐家的墙角。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潘贵芳惊吓过度,昏迷过去,醒来后接下来的4天里都无法吃喝入睡。到第5天时,潘贵芳的身体撑不住了,但山村连药店都没有,道路也都被冲毁了,送医救治成了极大的难题。

“我丈夫去世得早,洪水来时儿子杨杰那时还在服役。村书记了解情况后觉得不容易,召集了乡亲们要把我送到医院,”潘贵芳回忆,那时洪水浑浊发黄,水深及腰,地上遍布不可见的石块和坑洼。乡亲们用木头自制了简易担架,拿棍子在水里探路,就这样走了十几里水路,走到能通车的地方,把潘贵芳送到涉县人民医院救治。

2017年春节前,杨杰休探亲假返乡,才得知乡亲们的义举。潘贵芳还记得,杨杰听罢坚定地表示,“妈,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救您,我们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也要做帮助别人的人。”

2023年9月,杨杰退役返乡,第一件事就是琢磨做点什么帮助他人。母子二人都没头绪,就驾车去涉县县城转悠。路过县医院时,潘贵芳想起自己住院时全无胃口,就想吃一口家里的菜,这让杨杰来了灵感:他想起了开爱心厨房的老万夫妇。

老万夫妇就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据公众号“文明江西”信息,万佐成夫妇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开了一家365天从不打烊的爱心厨房,并在厨房坚守18年。2021年他们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但因为担心厨房无人看管,二人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

“我们也在家乡办一家爱心厨房吧!”杨杰与母亲立刻开始行动。2023年11月,涉县的爱心厨房厨房开业了。次年3月,厨房运行稳定后,杨杰就去邯郸一家手机店工作。随后母子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西区附近租下一户小门市房,5月1日,“一二三爱心厨房”邯郸店正式开业。此后,杨杰主要打理邯郸店,潘贵芳打理涉县店。

微信截图_20241215164159.jpg

杨杰介绍道,一年下来,两人在两家厨房上的投入约20万。启动资金主要源于杨杰的退伍安置费,他们还要掏出卖蜂蜜和在手机店挣的钱贴补厨房的运行。但潘贵芳说,“我是被大家不惜性命救回来的,他们从来就没想着要有啥回报。”

在社交平台上,这家厨房也注册了账号。母子二人在简介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普通人做点普通事帮助普通人。”

开业之初曾被质疑是诈骗 火爆后有人捐赠物资放下就走

尽管现在爱心厨房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最初也曾“揭不开锅”。2023年11月,刚刚开业的涉县厨房门可罗雀,急坏了潘贵芳母子,“我们开厨房就是让人用的,没人来做饭可怎么办啊!”无奈之下,他们买了个小喇叭,挂在门口喊“免费做饭”,希望能招来使用者,没想到先等来了怀疑与冷嘲。

一天,潘贵芳和杨杰正站在店门口张望等待。这时,有两位路过的老太太向店内瞥了一眼,其中一位“哼”了一声说,“免费做饭?肯定是骗人的,可不能进去,进去就出不来了!”潘贵芳听到之后直接哭了,“我们一片真心,特别委屈心酸。”

冷清持续了20多天。为了宣传厨房,杨杰注册了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账号,第二条视频就在当地小小地“火”了,人们纷纷留言:“最美的涉县人!必须为您点赞!”但也有人质疑,“柴米油盐都是免费,房租你们拿什么付,不会是刚开业这几天免费吧?”母子回复道,一直免费,一切费用我自己出,想做好事就得付出。“

不过,厨房终于为人所知晓,整个冬天客流量都居高不下。最忙的一天做饭需要排队,午餐时段到下午2点都没关火,潘贵芳和杨杰虽然欣慰,但晚上回家都累得倒头便睡,后来一数发现那天来了78个人。过年时,潘贵芳和杨杰考虑到这时还不回家的应该是重症患者,决定过年也守在厨房。他们自费买菜买肉剁成饺子馅,还和好了面,供来厨房包饺子的人使用。就在那一年,有一家人住在山西与河北的省界线附近,年前不幸煤气中毒,都住进了涉县医院。大年三十,这家人走进厨房,与潘贵芳母子一同包饺子、看春晚,过了特殊但温暖的大年。

厨房的善举吸引来许多捐赠者,潘贵芳和杨杰都一笔一笔记在本上。2024年1月,涉县的一家醋厂决定永久为厨房提供香醋,一家豆腐厂一次性捐赠了38斤豆腐,邯郸店的灶具也来自捐赠。还有些素不相识的人放下物资便走,不仅送柴米油盐等,还有面条、苹果、萝卜等食物。让杨杰难忘的,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从家里抱来两颗白菜,表示“听说了厨房的事,这些白菜可以给有需要的人用”。

患者家庭也会用各种方式表达感谢。有人做完饭会往杨杰兜里塞个梨,几乎只吃水煮青菜的老太太出院前专门买了丸子肥牛,煮顿火锅道谢。还有一家人,母亲住院,子女来照料。因母亲吃外面做的饭会腹痛,所以他们总来厨房做饭。出院时,这家人提来10斤鸡蛋送给厨房表示感谢,这让潘贵芳感到不知所措:“没想过要收东西,可咋处理呢?”于是,她把这些鸡蛋都分给了来做饭的人,供他们自行使用,补补营养。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对母子。就连曾经救过潘贵芳的乡亲,也是有一部分人赞扬他们的善举,另一部分人觉得他们“傻”。2024年11月,涉县厨房房租到期,母子也想换一个租金更低的门面,加之家人不幸遭遇车祸住院,重重压力下涉县店只得暂停运营。有不少病友听说他们家中的情况,打电话发来关心问候,也有人询问“厨房还开不开了”。

这对母子的答案是,“一定还要做下去。”杨杰的梦想是每家医院都能有爱心厨房,“我们叫‘一二三’厨房,就是想着有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而潘贵芳想,“就算不做厨房,我们还会做其他的事帮助他人。有时我甚至希望没人来使用厨房,就是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

实习生 刘晓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杨波

相关阅读
以北京抗癌厨房为原型的《我和我的小店》 获2023中国公益映像节最高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适合普通人的“减法穿搭”,低调又洋气!
御姐风尚志 2023-06-28
首个公益小店微电影上映 北京抗癌厨房成影片主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5
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他们希望切除肿瘤,变得和普通人一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7
生活|从吓厨房到下厨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4
浙江丽水市民在医院旁创办免费共享厨房 被称“城市爱心名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7
壹现场丨母子就医途中丢失社保卡 幸好被他们捡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4
从抗癌厨房到抗疫厨房,不变的是爱心和善意
工人日报 2022-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