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一本书,一种认知事物的法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21:00

文/穆 涛

草如人,是有待去认识的。

“卑微如草芥”这句话,是人的自喻。表面看上去,好像是自谦,细究一下,其实是自尊、自恋,或自以为是,是把草看低了。匍匐于地、遍及山野的草,怎么就卑微了,位卑品质就微吗?仅那种基本的生命动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更生力量,就是人怎么都不能比肩的。还有“草民”“落草”这两个词,也是对草的失敬。

书法中的草书,对“草”的界定是清醒的:“错综变化”“造化为师”“有呼有应”“血脉不断”“气象万千”“不羁不拘”“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齐整……或落箨而自披”“众巧而百态,无尽不奇”。草和人一样,都是芸芸众生。老子说得好,“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人需要向草学习,以根为本,知常守常,少些轻率的扶摇而上。

育善兄的《商山草医录》写成了,书里兼容着他的认识和见识,更有他的人生智慧。这部书在创作之初,我们一起讨论了多次,他之前的书,多写秦岭里的民俗风物,志人、志事、志物、志水,这一本,写秦岭里的中医和草药。这个选题方向好,仍是秦岭的大主题,但更独到。凡是入药的草,都是草中的精英,是植物界的有突出贡献者,不仅有益于人,还是野生动物的福音。野生动物界没有医生这样的职业,但动物们各有以药草食疗或理疗的手段。育善兄也讲过多个这类的事例,可惜此书所述不多,是个遗憾。

商山绵延于秦岭南麓,历史久远,人文厚重,域内植物种类多达5000余种,野生药材更是丰富多元,《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收录的2002种中草药,商山分布生长着1192种,其中265种收入《药典》。《商山草医录》中,采访并记写了60多位医术独到有成的中医,并具体记述了数种有流布价值的医疗验方和偏方。

商山最早的采药人,名望最高的是商山四皓,即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这四位原本是秦朝的博士——古代的博士不是学位名称,是职官,也是学术权威,相当于皇帝的文化顾问。这四位文化人物不满秦朝政府的治国政策,是当时最大的持不同政见者,弃官隐居于商山之中,逍遥于天地之间,采药,是他们的情趣,用时兴的话讲,是放飞自我吧。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这四位不是职业采药人,但留下一首《采芝操》。操是古代的琴曲名称,“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古代以操命名的诗或文有很多,商代名士箕子,就是传说中远走平壤,建立“箕子朝鲜”的那位大德人物,即创作有《箕子操》等。孔子“仁政”思想的源头,就取自箕子,他著有《离拘操》,孔子则著有《猗兰操》。《采芝操》写的即是在商山采紫芝的感慨,这首诗,是四位隐士集体而作,还是出于哪一位之手,史书中并

无记载。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林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

《商山草医录》中记写了三位职业采药人。山里的中医,老传统是医药不分家,自己的方子,用自采的药材。而职业采药人,多是出身穷苦的,去深林险山处采难得的药种。难得的药种能卖上好价钱,采集却是极危险的,摔胳膊断腿是常有的事,可以说,这份钱是用命换来的,采药人挣的是要命的钱。这些人活过来了,就是一身的传奇。书中着墨最多的是张京旺,他是1935年腊月生人,一脸沧桑之后的慈祥,“说话一句是一句,慢慢的,但记性很好,脑子清醒”,“手里不离一根棍,说是年龄大了,走路得有个招呼”。育善兄的书里,这样充满味道的语言不少,这是他写作的亮点之一。

张京旺老人采药,也行医,医人也医家畜。书中有一个细节,很生动:村里邻居的一只小山羊腿跌断了,他把羊抱回来,把捣碎的百步还阳草用酒浸拌,敷到伤处,一个礼拜,羊腿就长住了。

另一个细节更传神,是张京旺老人的秘方独得:人要是吞下铜钱,用铜钱草熬成水喝,可把铜钱排出。这种方法源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山里的女人预防蛇偷吃鸡蛋的方法,是在鸡蛋壳里放入石头,再放回鸡窝。蛇一旦吞吃,就会四处寻找铜钱草,这种草药性硬,可以克化蛇肚子里的石头。

这部书中《商山里的中草药》一章,是专门记写草药的,领略一下其中的趣味药名,便可由一斑联想全豹。它们是文学的,更是认知层面的:“小名叫蜂糖罐儿——丹参”“花像紫色和尚帽子——桔梗”“叫忍冬,花却开在春天里——金银花”“花是一串金黄——连翘”“酸辣苦甜咸——五味子”“百花丛中最鲜艳——牡丹”“叫枣皮子却不是枣——山茱萸”“黄金条一样的根——黄芩”“赤箭——天麻”“火头根——黄姜”“地乌桃不是桃——猪苓”“浑身长胡子——苍术”“能给人类以大爱——艾叶”“龙根——板蓝根”“三片叶子一个秆——半夏”“既是菜又是药——白蒿”。

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出独到的认识,这是高度,也可以说是深度,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同行的标识。如果在行文的过程中,再寄托以情怀,文章的厚度也呈现出来了。《商山草医录》这部书,做到了这两点。祝贺并祝福育善兄,在六十岁的这一年,又有了新的文学贡献。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新知|《商山草医录》展现秦岭深处草医草药疗治疾苦,呵护生命的大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赏读|一本书看懂“最美人造物”宋瓷,在宋瓷里见证中华美学高光时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琼瑶离世|琼瑶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与最后一本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4
新知|一本书读懂凯恩斯、拉斯基和哈耶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赏读|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历史|一本书了解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与认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导演胡玫做客央视栏目 观众:就像读一本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新知|一本书囊括中华文化精华,一本书助力传统文化备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