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12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12月15日,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永杰在会上做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发展环境推介。
历史上通州区就有包括票号、钱庄在内的金融机构近300多家,可以说,通州自古便富有根植于运河文化的“金融基因”。
如今的通州则肩负“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为金融业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提供了无限可能。
王永杰介绍,城市建设实现“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已连续四年保持每年千亿投资规模,副中心城市框架已然拉开,现在副中心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六环高线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承接北京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也取得阶段性成果,82家北京市的行政机关迁入副中心,三峡集团等90余家中央企业二三级公司、北投集团等60余家北京市属国企总部及二三级公司入驻。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断聚集,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全国顶级综合医院均已落地,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已正式启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正在加快建设,二十余家北京市优质学校均已投用。第二批市属国企总部搬迁方案基本确定,成为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王永杰指出,金融业作为副中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挥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关键作用。
一是金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3年间,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从74.8亿元增长至151.6亿元,年均增速达18.6%。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从4700余亿增长至11000余亿,年均增长21%,增速位于全市前列。
二是理财、资管等高精尖业态蓬勃发展。陆续引入华夏理财、北银理财两家理财子公司,是北京市首个落地两家理财公司的集聚区,资管规模突破一万亿元。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日均货币交易量突破1200亿元。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全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已达6家。编制全国首个ESG地方标准《北京市企业ESG披露准则》,北京市政府专项基金“北京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区属国有产业基金“ESG主题股权投资基金”等政府性产业基金在副中心成功落地。
四是打造金融科技展示窗口与特色名片。全区金融科技企业超120家,在核心领域拥有4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引入全市首家全国性保险集团设立的保险科技公司—阳光数智、副中心首家人工智能类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中关村科金。
同时,通州着力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环境,出台了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及相关细则,特别是金融领域聚焦金融机构现实需求,出台了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细则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专项政策措施,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此外,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和位于公园西北方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一跃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全球规划面积最大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已于2021年盛大开园,年均客流量超千万,最大日客流量超5万人,辐射带动环球商圈客流约1600万人次,已经成为全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