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协承办的2024“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落幕。作为本年度“大家小课”的收官季,小说单元邀请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孙甘露,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天津市作协主席尹学芸3位知名作家,先后开展专题授课。
孙甘露以“写作的困难”为主题展开漫谈。他重点分享了自己茅奖作品《千里江山图》背后的学创作经验与思考。他认为,作家要在叙事方式、材料运用、悬念设置等方面获得读者的基本认同,有些东西要藏起来,但是既不能藏得太浅,又不能藏得太深,让读者会心地看到才是本事。
谈到如何处理历史史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孙甘露认为,作家必须做好充足的功课,用丰富的细节和材料填充作品的骨肉,构建起一个叙事的有效空间,由此才能和读者形成契约,引领读者建立起对作品的信念感并借由作家的文字展开想象,进入到作品的文学世界。
关仁山则以“乡土文学创作传承与新变”为演讲主题,他将管桦和浩然视为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领路人,多年来深耕乡土文学创作。他强调,作家们如果想写农村题材,就要真正深入生活,把农民的问题研究透。
关仁山还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剥离土地的农民,承受着生存空间变窄的精神焦虑,广大农村面临着重建文化秩序的课题,这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作家要思考的。作家要客观描述今天这个时代,既不回避苦难,同时要给这个时代提供温暖和向上的力量。在他看来,农民新人应该呼吸时代的风雨、凝聚时代的气息,具有推动时代进步、创造新生活的理想人格,这是今天新乡土文学创作的方向和突破口。
尹学芸以“文学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为题展开授课。她回顾了个人文学创作经历,直言小说一点都不神秘,它就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的点滴都可能变成文学的因子。生活在文学创作中所占的比重因人而异,但写得好的、感人的文字都是从生活出发的,好的作品一定有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细节。细节都是日常,但恰是这些日常构成栩栩如生的风物、风俗、风情。她强调,生长环境对于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细节拜生活所赐,同时这方水土也赋予作家笔下人物独特的性格。
“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是北京市文联的重要文学品牌,通过线下课堂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各领域文学名家进行专题授课,提升文学创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自2022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36期,受到了广大文学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为不同领域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重要课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