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编,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蓝皮书:中国0-3岁儿童发展报告(2024)》发布,由主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3个部分构成。这是我国首部针对0-3岁儿童发展的蓝皮书研究报告,具有创新性、全面性、政策性、理论性的特点。
我国0-3岁儿童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儿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营养不足问题基本解决,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大幅提升。但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比,仍存在儿童福利观念和制度相对滞后、服务供需不平衡、专业人才匮乏等结构性矛盾和挑战。
蓝皮书发现,我国0-3岁儿童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具有阶段性特点。在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保生存”为要务。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个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儿童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逐渐完善。进入21世纪,0-3岁儿童早期教育被正式列入发展议程,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该阶段0-3岁儿童发展事业的主要特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进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2025年实现千人口4.5个托位首次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步入普惠发展的新阶段。在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更好迎接0-3岁儿童发展事业迈向高质量、普惠新阶段,蓝皮书提出十点建议:坚持普惠方向,将0-3岁儿童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推进;总结推广地方实施的育儿支持政策,优化提升为国家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0-3岁儿童发展的协同工作体制,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0-3岁儿童发展的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门科目,支持鼓励公益慈善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0-3岁儿童发展服务体系;总结推广0-3岁儿童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建立中国特色0-3岁儿童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和相关知识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社会宣传倡导力度,增强0~3岁儿童发展全民意识;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儿童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