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法治人物丁宇翔:裁判并不仅要解决案件本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5 14:55

2024年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揭晓了10位“2024年度法治人物”。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就在其中。他在人民法院工作超过18年,累计审结案件23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知道丁宇翔是谁,但他承办的案件中有不少引发社会关注,甚至至今仍被法律专业人士研究探讨。比如国内涉案人数最多、侵权行为持续时间最长、法律关系最繁、索赔金额最高的证券欺诈案件“乐视网案”、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全国首批涉互联网典型案例“庞某诉东航、去哪儿网案”、北京金融法院首案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蓝石资产案”等。

丁宇翔现任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该院成立成立之初,他因过硬的专业成为首批任命的25名员额法官之一。

小案不小办 一千块钱“小案”背后关乎每个人的信息安全

46岁的丁宇翔精瘦干练,两鬓花白,皮肤粗糙黝黑,下巴上的胡茬总来不及刮干净。

2006年,从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丁宇翔收到了两家知名律所抛出的橄榄枝,但他却没有回复,而是到法院面试。“我认为,法官可以把自己专业的意见转换成有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这是其他法律工作者都做不到的,也是法官这个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于是,对于丁宇翔来说,择业的第一标准就是兴趣。丁宇翔喜欢法律,“能把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我觉得很幸福。”遇到疑难复杂案件,他也不觉得是负担。认为从研究思考中寻找公平正义,也能得到经过苦思冥想、豁然开朗后的快乐。

“丁庭长这人喜欢琢磨和看书,尤其是研究与写作。”与丁宇翔同在同一个庭的法官李方说,这是丁宇翔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一个习惯,他从事工作之余,还一直不断学习,在201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

2017年时,还在一中院的丁宇翔遇到一起案子。庞某某收到了一条显示自己航班信息的诈骗短信,其中竟然明确包括起飞时间、降落时间、机场名称、航班号等详细信息。因认为个人信息被泄露,愤怒的庞先生在与购票网站去哪儿网和承运人东航公司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将两家公司诉至法院,认为其泄露信息,应承担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的责任。一审法院认为庞某某证据不足,驳回其诉讼请求,庞某某不服,提出上诉。

虽然从案件标的来看,这个案子只有1000元,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并持续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实践的司法工作者,丁宇翔法官深刻认识到该案的判决结果对个人信息保护具有导向性作用。

“但小案不能小办!”丁宇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往往是非常隐秘或者非常偶然的,即使是去哪儿网和东航自己,都未必能够确切地清楚信息是在哪个环节被泄露的,更遑论庞某某自己?

为此,丁宇翔详细查证了案件事实情况,结合案件发生前后东航和去哪儿网被多家媒体质疑存在泄露乘客信息的背景,最终判决认定东航和去哪儿网存在泄露庞某某隐私信息的高度可能,判决东航和去哪儿网承担相应责任。

案件审理中,丁宇翔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或法律供给的步伐,都不能真正的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2018年,丁宇翔接连发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路径之探析》《用法治守护隐私安全》《虚拟网络也要有真实的权利边界》等文章,呼吁保护个人隐私。

为促进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丁宇翔以此案为起点,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丁宇翔梳理出几百个涉个人信息保护经典案例并发表了大量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文章,参加20余场个人信息保护研讨会,就个人信息保护的若干重要问题同各位学界同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于2021年7月撰写出版独著《个人信息保护纠纷理论释解与裁判实务》,成为了业界广为传阅的热门书籍。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之前公布草案相比,该法做了大量的调整。为此,丁宇翔又一边关注立法动向,一边进行查漏补缺式的修订,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对全书大约二分之一的地方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新,又撰写出来《个人信息保护纠纷理论释解与裁判实务(第二版)》,该书成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实务与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

丁宇翔说,“我们的裁判并不仅仅是要解决这个案件本身,更是对这个行业规范治理的规则建议。”而“小案不小办”也一直是他的工作准则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丁宇翔往往通过对小案件的琢磨,在判决之后引发“大动静”。如在一起噪音纠纷案中把“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不以排污行为违反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必要”写入了判决书。该案判决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个多月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明确了这一规则。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的内涵。又如北京金融法院首案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蓝石资产案”债券虚假陈述案中,丁宇翔为审判长的合议庭在判决书中明确,银行间债券亦适用《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首次通过司法审计程序认定虚假陈述行为,对审计行业日后工作有了着重指引……

据了解,参加工作以来,丁宇翔在法学领域先后出版2部独著、8部合著,并在多个法律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文章70余篇。

先前走一步也往后想一步 为断案创新工作机制、研究算法技术

在资本市场,虚假陈述行为就如同一股难以驱散的阴霾,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给广大投资人带来了深重的困扰和无法估量的损失。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在金融案件中占比最高,这一类案件牵涉众多的投资人,如果每个投资人都要来北京登记、谈话、开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得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成本?”多年来的审判工作让丁宇翔深知该类案件诉讼维权的“拦路虎”。

“老百姓耗不起,我们多向前走一步,让群众少跑点路。”面对投资者的迫切诉求,丁宇翔心中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个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来应对涉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涉案人数众多的难题。

于是,在撰写了近3万字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审判指引和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实施指引之外,丁宇翔带领相关部门学习运用网络技术,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创建了一个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极大地便利了多方诉讼主体,提高了办事效率。

2021年9月,北京金融法院依法启动某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案件的权利人登记工作,2500余名当事人通过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完成权利人登记工作。之后,平台相继完成投票推举诉讼代表人、向当事人发送通知、开启补充登记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了该系列案件的审理进程。

在这次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丁宇翔不断开创金融审判新思路,逐步形成了“双轨双平台”工作机制。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已为12000多名投资者在北京金融法院诉讼提供便利。

但是虚假陈述认定违法行为易,做好损失核算难!如何精准核算虚假陈述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是长期困扰金融审判的难题。

2020年1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针对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随后,数百名投资者陆续将某上市公司起诉至北京金融法院,要求该上市公司赔偿其虚假陈述行为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

一方是散布于全国各地、逾260名的中小投资者群体,另一方,则是曾被誉为“民族品牌”,双方对到底该赔偿多少争执不休,让丁宇翔深感寻找到一种更精确损失核算模型的重要性。

2022年底的一次业务交流会上,丁宇翔听到某科技公司阐述的证券损失计算思路,心中一动。会后,丁宇翔第一时间联系了该公司负责人,对相关该损失计算思路研发情况及实操可能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带领审判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

经过无数次与核算机构的研讨和演示,丁宇翔带领审判团队和核算机构研发团队最终确定了“基于证券行业大数据,将金融行业因子与司法审判因子相结合,剔除与虚假陈述无关的证券市场风险等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的思路。

最终,核算机构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风险管理中心共同研发的“多因子迁移同步对比法”模型成功落地,这一计算方法提升了证券投资损失核算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023年6月30日,首例适用该模型核算投资者损失结果的前述上市公司案一审作出判决,在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的同时,实现了相关市场参与主体责任的均衡负担。该案判决得到200余名投资者及被告当事人的一致认同,无一人上诉。

解决了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损失核定难等问题,丁宇翔又生出了“不满”。他说,“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发案量大、专业性强、审理周期长,涉诉中小投资者少则几十人,多则数千人,但往往欠缺收集证据和运用法律的技能,维权能力相对较弱。”

为打通这些堵点,丁宇翔法官与孙兆晖法官带领审判团队创建“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从100余件典型案例中抽取提炼调查要点,征询30余名证券行业律师和专家学者意见,搭建了当事人庭前在线填写和交换《要素问答表》的信息化平台。

《调查要素百问表》包括发行人情况调查、监管处理情况、虚假陈述行为及类型、重大性判断、股票持有变更情况、交易因果关系、责任主体及过错、损失认定、关联案件和类案等审查要素,能够捕捉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打破了普通投资者与证券类索赔纠纷之间高筑的专业壁垒,为证券纠纷当事人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诉讼指南和解纷模板,有效降低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并能指引诉讼各方当事人充分准备庭审或调解程序中的案件事实,精确界定争议焦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庭审调查和纠纷调解。这种前置工作还可以帮助审判员或调解员能够迅速识别案件的关键环节,准确判定上市公司的责任,以高效的方式解决证券群体性纠纷。

目前,该审理模式实现庭审场景向前延伸,已为2000余名中小投资者提供“解纷路线图”,让其庭前准备时间更充分,准备重点更明确,平均庭审时长缩短近50%,有效降低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和难度。

多年来的工作中,丁宇翔做了不少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对此他却说,“总要有人做这样的事,我正好想到了,就做了,就这么简单。”

法律就是爱好 审结案件竟然在他的“遗愿清单”

研究案子和写专业文章的习惯,是丁宇翔多年来养成的,不论上下班通勤的地铁,周末或节假日的家里。甚至就连周末带儿子去兴趣班,丁宇翔都会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缩在教室外等候区的角落里,完全沉入读写思辨的空间,任身边步履嘈杂,交谈声喧,也充耳不闻。

丁宇翔的儿子对此怨声载道,“每次爸爸带我上兴趣班,都是我在上课,他在上班,我下课他都不知道。”

金融法治圈子不大,丁宇翔作为著名专家社交圈却非常干净清爽,除了写东西也没有什么爱好。作为同事的立案庭庭长陈广辉介绍,“我与丁宇翔相识多年,电话素有往来,但多是工作和专业问题,从未谈及其他,也从来没有吃过一次饭,唯一一次收到他送的礼物,就是他写的书。”

谈及家人,丁宇翔对此也是觉得自己不怎么称职,很少带家人出去旅游,在他的印象中只有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在接到医院十一个月的“生命通牒”之后。

2021年11月30日,丁宇翔被诊断出“肺部恶性肿瘤”。确诊后十多天的时间,惶恐、担忧和焦虑的情绪一直萦绕不去。

当时他还写了个“遗愿清单”,“如果上天真的就给我这么点时间了,那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尽可能不留遗憾。”

1.回老家陪父母一段时间;

2.陪爱人、孩子出去旅游一次;

3.审结乐视网的案子;

......

“我回忆了很多事,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爱人,还有我的工作。”丁宇翔说。他一度被恐惧、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包围,他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然已经生病了,就积极接受治疗。丁宇翔特意叮嘱妻子,不要因为他生病而对他有什么特殊待遇,他想维持正常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氛围,哪怕是每次去医院做检查,丁宇翔都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在丁宇翔乐观豁达态度的感染下,妻子最终也能够坦然面对他的病情了。

开始正式治疗后,医生对丁宇翔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过度劳累,同时建议丁宇翔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尽可能转移对生病这件事的焦虑。丁宇翔谨遵医嘱,试着培养新爱好,买了吉他、买了花盆。吉他没过多久就“吃了灰”,新花盆里的花也换了一株又一株。

“可我是真的提不起兴趣,法律就是我的爱好,我是真喜欢。”丁宇翔说,自己有时候想上网想搜搜治病的东西或者新的兴趣爱好,可最后不自觉地又去搜起了法律文献。

丁宇翔后来想了想,干脆就看些自己喜欢的法律书籍,反倒落个轻松。一开始丁宇翔的家人十分反对,但后来发现拗不过他,干脆放任自流。

期间,丁宇翔又撰写并发表在《中国应用法学》的专业文章《证券发行交易场景下个人信息规则的适用约束与司法调适》。

随着心情逐渐放松,他的身体状况也的好转,丁宇翔又把注意力放到工作上,因为心里实在放不下几件棘手的案子。

“这些案件转交出去,我是轻松了,可对当事人不负责,对同事也不厚道。”丁宇翔在治疗期间,他回院开庭4次,审结各类案件20余件,参加线上合议、法官会议20多次。在化疗后依靠拐杖才能行动的情况下,还坚持完成了一起长达4个小时的第二次庭审。

后来被单位领导发现了,给他下了死命令,要求放下工作安心休息。可他倒觉得,工作起来心里更踏实,不会乱想。

2022年9月,经过9个月的治疗,丁宇翔的各项身体指标越来越好。“我感觉我又可以了!”丁宇翔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院领导也都不同意他返岗,但是宇翔非常坚持。”孙兆晖说,“领导就反复叮嘱我,如果宇翔回来,一定要‘保护好’他,千万不能过劳。”

正式返岗的丁宇翔,发生了两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丁宇翔自己说的,他觉得自己心思更纯净、心态更放松了。“我算是直面过生死的。”丁宇翔说,现在面对再艰巨的工作任务,也不会紧张焦虑了。只是专注于事情本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

第二个变化,是在一中院时就曾共事的法官助理曾巧艺评价,“丁庭生病之后,把更多心思用于培养年轻人了,心心念念全部都是别人的事。”对于庭室每个人,不管是法官的发展还是助理的入额,甚至书记员合同到期后的续期问题,他都放在心上。对于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问题,他比干警本人都上心。

2022年12月30日,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即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当天22时30分,该案审判长、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负责人丁宇翔在确认裁判文书全部上传至审判信息系统后,长舒了一口气,随后拿起手机,向同样在等待上传结果的同事发去了微信:“终于报结了,激动!新年快乐!”

新闻内存

丁宇翔除了荣获2024年度法治人物,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首都劳动奖章、2018-2023年度北京市法治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法院模范法官、北京法院为民榜样、2023年北京榜样6月周榜人物;撰写的判决书被评为“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文书”,承办案件的庭审被评为“首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撰写的法学专著获评“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葛冬春

相关阅读
金融街论坛|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共审结26072件案件 总标的额11197.1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两年为投资者挽回损失22亿余元 深圳法院率先探索证券期货审判“三合一”改革
法治日报 2024-07-08
发债总额逾400亿元!农商行起诉债券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
中证金牛座 2024-04-05
北京金融法院建院3年审结、执结案件20228件 总标的额超过8000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上海金融法院:大力探索金融案件适法统一
法治日报 2024-02-20
北京金融法院抓实院庭长办案,前8月办案量同比上升38.7%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18
5年1.7万件!证券业纠纷案件较多 远超银行保险
证券时报网 2023-08-24
两年来北京金融法院受理案件1.6万余件 超四成涉投资者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