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2月2日,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期推进会在成都召开。据介绍,截至11月28日,四川省已复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不可移动文物59033处、复查率90.50%。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538处。
复查率达90.5%
四川“四普”工作进展顺利
2023年11月,文物“四普”大幕徐徐拉开,将持续到2026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自2024年5月开始,文物“四普”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实地调查。
作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四川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三普”共认定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5231处,数量居全国第三。当下,四川的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物普查工作者们穿梭于田野、山林之间,用双脚丈量土地,实地探访散落大地的珍贵文化遗产,高质量摸清自身文物“家底”。
会议回顾总结了“四普”第二阶段以来的各项工作,安排布置近期重点任务。同时,参会各市(州)汇报了“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情况、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情况等。据介绍,四川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59033处、复查率达90.5%,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其中,从市级层面看,资阳市复查率100%、阿坝州复查率99.77%、遂宁市复查率99.38%,其他市(州)复查率均达到80%,基本完成了2024年“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目标。同时,在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方面,资阳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60处,甘孜州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91处,阿坝州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67处。
两地开展试点
探索“四普”工作新思路新做法
“四普”已经实施一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四川文物普查工作者探索出了哪些新思路和新做法?现场,来自成都市、巴中市、资阳市的代表分享了普查经验。据悉,此前“四普”在全国挑选了多地作为普查试点,为全面展开“四普”工作积累相关经验。巴中市通江县、资阳市安岳县入选,四川成为唯一有两个试点的省份。其中,资阳市安岳县进行石窟寺及石刻普查试点,巴中市通江县进行古墓葬普查试点。
会上,成都市文广旅局文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成都市“四普”的工作经验,表示通过积极协调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文物普查“成都标准”、建立预保护工作机制、构建“四个一批”工作体系等方面,扎实有序开展“四普”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通过建立预保护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锦江区龙王庙正街46号、60号、70号前院,东部新区龙颈坳宋墓,双流区王家堰、二道沟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以及四川齿轮厂旧址等7处历史文化遗产点位的安全。”
巴中市文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四普”工作开展以来,巴中形成了“边普查、边认定、边挂牌、边保护”的经验做法,并顺利完成普查国家试点。截至目前,巴中市“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400处中,已完成现场复查3199处,复查率94%。
资阳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岳县作为“四普”石窟寺及石刻类的全国试点县,共组建了10支普查队伍,通过集中攻坚,在8月底全面完成了全县1233处文物点的信息采集工作,“10月底,资阳市已全面完成1847处文物点信息实地采集工作,其中‘三普’文物点1495处,新增文物点352处。‘三普’文物点复核率达到100%。”
文/李雨心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