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田径大师赛上,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用时不足14秒,冲过百米赛跑的终点线,成绩打破70岁组全国纪录。老人跑步的视频被发布到网络上,获得不少网友点赞。12月2日,视频中的老人金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今年71岁,年轻时就热爱武术等运动,此前还因为跑步快,被老年足球队的队友称为“小钢炮”,但他直到去年才真正开始接触短跑运动。
他表示,在训练过程中,有不少年轻的短跑爱好者会给他提建议,帮助他提高成绩。他也希望能给年轻人带去积极的影响。未来他希望能去参加亚洲级别比赛,跑出中国老人的速度。
71岁白发老人连夺5块金牌 成国内首名跑进14秒的古稀老人
近日,一段题为“七旬大爷百米赛跑打破全国纪录”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跑道上飞快奔跑,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最终率先撞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老人名叫金辉,今年71岁。据媒体报道,金辉近日于山东青岛举办的2024年中国田径大师赛中连夺相应年龄组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远5块金牌,并以13秒97的成绩成为国内70岁组首个跑进14秒以内的人。
金辉近日在2024年中国田径大师赛中取得男子70岁组100米冠军
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中国田径大师赛是目前国内田径老将最高级别赛事,比赛面向35岁以上退役专业田径运动员和优秀田径爱好者,涵盖35岁至84岁十个年龄组。
12月2日下午,金辉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当天打破纪录时,感觉所有运动员的目光都聚焦到他。“我希望明年有机会代表中国去参加亚洲田径大师赛,今年冬天我要把成绩进一步提高,去和其他国家的选手抗衡,跑出属于中国老人的速度。”
金辉说,他练习短跑的时间并不长,起点低,因此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对继续提高成绩很有信心。”
被足球队友撺掇尝试短跑 找网友当“教练”改善跑步动作
金辉表示,他年轻时在内蒙古乌兰浩特的一家钢铁厂当维修工人。2008年退休后,跟随子女到山东青岛生活。他表示,自己从小就争强好胜,因此年轻时就喜欢练习拳击、武术等对抗性体育项目。
来到青岛后,他注意到当地的足球氛围很浓厚,加上足球项目对抗性很强,就加入当地的老年足球队。金辉说,老年足球队里很多队员曾是专业运动员,技术很好,相比之下,他技术不佳,只能靠体能和速度来弥补,“别人一场球跑5000米,我就跑7000米,慢慢地体能就提升起来了。”
金辉说,由于跑步速度快,他在球队中绰号“小钢炮”。2023年,有队员撺掇他去参加短跑比赛,“我买了双便宜的钉鞋,到操场上测了一下,发现成绩能排在全国同年龄组的前几名,于是我就报名参赛了。”
据悉,金辉在2023年中国田径大师赛中取得了所在年龄组100米赛跑第二名的好成绩,和第一名的成绩仅差0.17秒。“当时决赛有9名参赛者,其余8个人互相之间都认识,只有我,谁也不认识。”金辉说。
金辉说,他在跑步中有很多不见面的“教练”。“我会把自己训练的经历发到网络上,很多国内年轻的短跑高手看到后,都会联系我、指点我,比如我现在跑步时摆臂的动作,就是北京的一名跑步高手指导的。好多人看到我现在的视频后,都说我的动作比以前好多了。”
金辉说,他平时每两三天就会到体育场进行训练,跑几个全速的100米短跑,再进行一些其他训练。不去体育场的日子,他也会在家做一些高抬腿、仰卧起坐、蹲起等基本功练习。
在训练中,金辉也遭遇过伤病的困扰。他回忆说,今年2月份时,有一次他训练时感到很兴奋,因此多跑了一次,没想到造成了小腿肌肉拉伤,耽误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之后,他在训练时更加注重自我保护,一旦发现腿部肌肉发紧,立即就停止练习腿部,转而去做胳膊力量的训练。“有时候我需要做杠铃训练,我会宁可选轻点的杠铃,宁可多做几次,也不要挑战过重的杠铃,避免受伤。”
短跑练身更练心 但建议其他老人要量力而行
金辉表示,短跑除了给他的身体带来好处外,更改善了他的性格和人际关系。“刚退休的时候,我一度感觉有些消极。但现在我发现自己也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榜样,在体育场训练时,很多年轻人会想跟我一起跑。我跑不过那些年轻的体育生,但是我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些积极的影响。”
“我以前是急脾气,什么事都爱跟人争个高低。但在短跑训练中,我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我也特别愿意去帮助他人。在体育场里,我会主动教小朋友踢球,指导别人的跑步动作,在公交车上见到不舒服的人,哪怕看着对方年纪比我小,我也会给他让座。”金辉说,自从参加跑步比赛后,他和老婆都不拌嘴了。
“奶奶心疼爷爷跑得累,使劲给他做营养餐……奶奶怕爷爷丢三落四,不停提醒他要带的东西。”这是金辉的孙子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金辉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看到这句话时感觉都要流眼泪了。
针对一些年轻网友提出也希望自家老人像金辉一样,去练习短跑的说法,金辉表示,老人在锻炼时要量力而行,关键是锻炼要适应身体的情况。“如果老人之前就经常从事运动,那么练习短跑等运动也是可以的。”
实习生 陈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王朝
校对/董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