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直播就买买买 爸妈的“大手笔”让我焦虑了 | 年轻人的烦恼(2)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4 18:23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编者按

一刷短剧就上头,一点链接就买买买,被忽悠旅游,一不留神还整了套房……对,没错,这说的就是咱爸妈。最近不少年轻人都在吐槽:自己躲过的“电子鸦片”和网购欺诈,却都被沉迷网络的父母全盘接收。一次次的善后让他们不胜其烦,想跟长辈们说,沟通又出现了障碍。北京青年报半两财经推出《年轻人的烦恼》系列报道,从青年视角探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生活的改变,以及“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购物欲”已成了他们的一大烦恼,尤其是父母接触到网购之后。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的网购使用率为69.8%。然而相较年轻人,老人们似乎更难抵御网络低价的诱惑,各种已被年轻人“屏蔽”的网购套路,却仍在老年群体间频繁上演。于是,你买我退,出现纠纷还得帮忙善后维权,为了捂住父母的钱袋子,这届年轻人真是操碎了心。

VCG41N1214695682.jpg

“零元购”的诱惑

老父亲掉进“领东西”陷阱

“谁知道看个网络小说,也能有这么多坑。”赵先生最近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裹,里面都是一些自己从未买过的东西。一通询问才“破了案”:原来这些包裹都是老父亲下的单。

“我爸并不是真的想买,而是他用手机看小说,时不时弹出来的广告”,赵先生说,老人以为点一下就能回到小说页面,结果是跳转到了购物页面。

赵先生表示,如果只是到这一步,关上就好了。但让人无奈的是,一些不太正规的小视频购物广告,会让老人误以为是免费领商品的,再加上小视频里对商品功效的吹嘘和商家“先用后付”的销售方式,这些包裹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家里了。而直到收到包裹,被扣了费用,他父亲才知道“领”这些东西,是要花钱的。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的网络购物使用率为69.8%。越来越多银发族跨过数字鸿沟,享受网络购物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消费套路。

沉迷于直播购物

婆婆买了三万块钱的“百元首饰”

相比于赵先生父子在网上“被购物”的经历,薛女士的苦恼却实打实的来自沉迷于网购的婆婆。

“婆婆频频给我送东西,比如说皮草、首饰、还有工艺品。所有这些都是在直播间买的,但也都是她用不到、我也不会用的东西。”薛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自从婆婆接触到了直播带货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VCG41N1371107543.jpg

“一开始是邻居阿姨推荐,说直播间里购物比早市还便宜,我婆婆就迷上了直播间购物。”薛女士说,由于老人看得多是带货单一类型商品的直播,因此家里囤的都是同类商品,比如床上四件套,家里就有十几套。“最贵一两百块钱一件的首饰直播间,她一个月在里面花了3万多。你就想她买了多少吧。”

东西买多了,老人就会把其中一部分送人。之所以没选择退货,一是因为不会操作,另一个原因是她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退。

“我们也劝过她不要再看了,但是她戒不掉,甚至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一天不看就坐立难安。”如今,薛女士婆婆家的东西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连快递箱都没拆,就被堆到了房间的一角。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对于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在直播间的消费处境,80.39%受访者认为老年人更容易在直播购物时踩“坑”。比如,有的直播间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对产品功效夸大其词;有的直播间虚构剧情,通过喊老年人“爸”“妈”,让老年群体深陷其中;有的直播间通过“卖惨”“卖丑”,博取老年消费者的同情心或者好奇心,获取流量进而推销产品……

在北京市消协的报告中,分别有78.79%、57.09%、46.24%的受访者身边的老年人,网购受过虚假宣传误导、商品信息不透明、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

保健品会销“转战”线上

这里有条完整的“坑老链条”

如果说薛女士的婆婆还仅是沉迷于直播间购物的话,在徐小姐看来,自己的妈妈已经一脚踏进保健品销售陷阱了。

“真的,我看到我妈手机里的微信群,脑子里嗡嗡的,有一种要得高血压的感觉。”徐小姐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她一次帮母亲手机清理内存时发现,妈妈每天在20多个微信群里“打卡”。打卡的内容出奇的一致,都是“课程已学习完毕”。仔细询问过后,她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学习课程”,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看直播或者在某公众号里看视频。她也点击了一些视频,发现虽然推荐的产品不同,但无一例外全部是所谓的“医院专家”讲课,最终都是在推荐所谓的“保健品”。

她从母亲家里找出了很多被刻意藏起来的所谓“保健品”。有枣核做的枕头、挂件,有不知名的“保健酒”、胶囊,各种花草茶,还有被她母亲当成高级骆驼奶粉在喝的“固体饮料”。询问后她才知道,母亲是通过一个领鸡蛋的活动加的这些微信。对方承诺只要按时完成“线上听课”就能一直领各种礼品。“简直就是前几年保健品‘会销’的线上变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养生直播间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坑老链条”。首先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关注,常以免费送鸡蛋等小礼品进行引诱,随后通过这些引流手段将老年人吸引进特定的网络聊天群组,再在这些群组中定期发布直播链接,引导老年人观看。在聊天组群中还要求老人每天“打卡”,更是有专门的“客服”,一对一的“监督”老人每天看视频的进度。如果群中有人没按要求时限打卡,还会有电话追过来询问。客服还会美其名曰:怕耽误“打卡”进度,影响老人后续领“礼品”……

这些所谓的“私域直播间”内,毫无例外地都会有一些自封的“养生专家”精心编织健康焦虑情绪,夸大其词地推销各类保健产品。由于主播们采用精心设计的劝购话术,许多老年人难以分辨真假,频频入坑上当。

心理探讨

为何爸妈热衷于买买买?

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老人网上购物,电商平台占比最高,为69.95%;其次是直播间,占62.44%;朋友圈购物占比61.03%;聊天群也能让六成以上老年人“点开链接、进行选购”。部分老年人习惯通过短视频(52.11%)、网页(43.66%)、他人推送链接(40.38%)进入网络购物页面。被诱导购物、陷消费陷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突出的问题是老年消费群体维权面临种种困难。

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对网络环境熟悉程度不高,在缺乏必要引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不清楚举报投诉的规则和渠道;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售后客服如同虚设,电商平台消极履行应尽责任,且侵权行为鉴定规则复杂、维权成本过高,让老年人望而却步;更有商家为了规避追责,交易均在线上,不留实际的公司地址、名称等,让老人及家属想要投诉维权时根本无法找到对方。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中提及,首个热点问题就是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中消协认为,老年人网络消费安全与否不仅关乎老年人的“钱袋子”,也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VCG41N1703588357.jpg

多位市场分析人认为,社交孤立带来的空虚感和购物带来的愉悦感,网购成为部分老人填补生活变化和填补社交孤立的方式。同时,商家的营销诱惑和网络提供的更多商品选择也增加了购物的吸引力。这些都让给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购,他们只看图片和视频,不看详情和尺寸,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部分老人沉迷于网购是因为心理层面产生孤独感和进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是本身出现了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意志减弱,认知状态退行到了孩童时期,对这部分老人而言,网购成瘾等问题并不能通过家人陪伴来解决,需要靠行为管理和干预,来分散老人注意力。

现实维权

如何帮老人“捂住”钱袋子?

“虽然我们的消协组织和监管部门一般会优先处理老年人的消费投诉,但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很少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保护,没有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特别关爱。”陈音江表示,老年人遇到问题需要维权时往往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这些新消费模式或业态中遇到侵权问题,往往搞不清楚怎么维权,甚至找不到维权主体,所以最后往往放弃维权,自认倒霉。”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尝试各种网络购物新模式新业态,不仅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想要跟上时代发展、努力融入当下的表现之一。但是,新消费模式和新消费业态本身就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各种新型营销方式对老年人极具有误导性和诱惑力,导致老年人很容易冲动消费,掉入商家事先设计好的营销陷阱,所以说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

他建议,除了相关经营者要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推进适老化消费场景,自觉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还要从立法、监管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向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予以倾斜保护。今年7月1日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门强调,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服务,但将来还要进一步从立法层面加大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力度。此外,老年人自己也应多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消费常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中消协则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街道和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培训班,加强老年人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络生活等方面教育培训,教育老年人不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快评

齐心协力给爸妈一个清朗的网购环境

回家后堆满屋子的各种包裹,便宜但却没有任何实用的“好物”,三无“保健品”和养生产品,被骗后的焦虑情绪……父母“沉迷”网购后发生的这些,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新烦恼。这种沉迷背后,或许并非单纯是父母个体的问题,而是网络时代赋予的多重因素交织。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让网购变得异常便捷,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可言。一些老年人或许因为与家中年轻一代情感沟通的缺失,将购物视作一种“被关注”的方式或者一种渴望情感归属的表达。而监管不力、缺乏对商家的有效监督,也让种种网购陷阱得以滋生。部分不良经营者抓住老年人购物追求物美价廉、不熟悉网购流程的特点,利用文字游戏设置“零元购”“免费送”等字眼吸引人眼球,诱导老年消费者掉入电商平台“先用后付”“0元试用”等精心设计的陷阱。一些直播间利用老年群体容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打感情牌、走温情路线进行推销。更有不良商家将以前的线下保健品“会销”套路搬到线上,打造所谓“私域直播间”,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营销。

也正是如此,老年人沉迷网购,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综合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多方一起发力。老年人自身要随时警醒,建立提防网购陷阱意识。这其中,子女除了提醒外,和父母的沟通、陪伴也很重要。平台需要对商家更多地进行监管,承担其中的责任。监管部门要重视老年人触网和购物的源头公司管理,加强对平台的专项治理,给老年人打造正常的网购环境。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让老年人能够安心、愉快、理性地网购,不仅是子女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多项调查都显示,银发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重要位置,老年人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一环。如何让老年人放心购物、愉快购物、有效购物,不止是家中子女的责任,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文/余美英)

本文作者(除署名外)/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老人更信任主播,子女该自找原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爸妈出去旅了个游 回来背上了10年房贷 | 年轻人的烦恼(4)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8
如何避免父母沉迷短剧,成了年轻人的热门话题 | 年轻人的烦恼(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6
中老年人也爱买买买?老龄消费,有大变化
人民论坛网 2024-11-03
老父亲当“榜一大哥”刷光50万养老金 专家:平台应为被诱导打赏的老年人设退款机制
法治日报 2024-10-22
老父亲当榜一刷光50万,专家:平台应为老人设置打赏退款机制
法治日报 2024-10-22
A股利好!大手笔扎堆
中国证券报 2024-06-16
旅游出现新风尚,年轻人为何闯入老年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