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救能力建设 北京等地启动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
中国新闻网 2024-11-23 15:17

增强社会急救能力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提高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初步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据介绍,中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使用AED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

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北京急救中心供图

陈志称,目前中国120急救体系急救的响应时间为10-20分钟左右,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现场前,如果现场人员具备心肺复苏技能、会使用AED,将极大提高心搏骤停者的生存机会。

为提高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主办,北京急救中心承办的中国急救大会连续举办了五届。今年11月上旬,为期五天的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急救讲师授课技能比赛在北京举办,围绕院前急救体系发展规划、急救-急诊专科联合救治新技术、医疗急救与应急消防等多部门沟通协作、国家重点区域急救体系建设、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急救法治与文化建设等主题,设置了42场学术论坛、12场医疗急救技术工坊、27场科普比赛环节。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国家急救事业发展及重点问题、急诊急救最新理念与技术进行权威讲解和经验分享,对急救操作规范、人员培训标准、急救设备配备标准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系列行业共识和指南,为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提高急危重伤病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实践和创新支持,不断增强全国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服务能力。同时,近200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在基础生命支持技能、专业抽选题目授课、专业理论题、专业自选题目授课、社会科普授课示范、120职业故事演讲、临床培训教案及PPT评比等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比拼进一步加强了急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新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医疗急救临床教学培训工作水平,规范了院前急救一线人员岗位技能。

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急救讲师授课技能比赛在北京举办。北京急救中心供图

“希望能在推动我国医疗急救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强基层急救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谈到大会的举办,陈志称,中国农村地区院前医疗急救体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很多地方没有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如果基层人员具备良好的急救技能,就能及时处理突发状况,避免病情恶化。同时,这也有助于缓解上级医疗机构的救治压力,使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在陈志看来,当前基层急救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一是基层医疗急救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网络化、系统性运行机制;二基层急救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际急救需求;三是民众对急救的认知有待提高,社会急救科普培训普及率较低。

如何应对挑战?陈志认为,首要是完善基层地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规范化急救中心,发展120急救网络,加强急救站点建设,缩短急救响应时间。同时要加强基层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这需要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涵盖基础急救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并且,要注重培训的持续性,定期组织复训和考核,确保基层急救人员的技能不断提升。

然而,人们发生心脏骤停时,或许身边没有专业急救人员。该怎么办?陈志认为,能否把握住钻石4分钟的抢救时间,主要依靠于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

为普及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方法,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120行业正在倡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以此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加强城乡专业急救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急救能力。

心搏骤停后,抢救的最佳时间窗口是4分钟。但是急救车很难在这个时间内到达。当意外发生时,具备急救技能的“第一响应人”在现场提供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击除颤等及时的救护措施,可以挽救生命、减少伤残,为专业医疗机构的救治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目前,有6750台公共场所的AED在北京120急救指挥中心注册备案。这些AED覆盖学校、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7大重点公共场所。今年以来,北京对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进行高质量急救培训达3.5万人次。

社会4分钟急救应急响应系统在北京启动。北京急救中心供图

社会4分钟急救应急响应系统在北京、杭州等7个院前急救、社会急救基础较好的城市试点。

北京的示范区位于西城区,是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建立社会急救能力建设项目合作机制的成果。旨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抓住“钻石4分钟”的时间窗口,建立社会自救互救响应系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

项目通过呼叫者、急救志愿者和AED在120系统中的精准定位,在120医学远程指导下,将第一目击者、第一响应人和城市的急救资源科学高效地整合在一起,逐步打造一个“社会4分钟急救圈”。

“随着社会发展,急救文化和急救精神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急救知识与技能将会被更多社会公众学习和掌握,也将会有更多的生命被挽救。”陈志说,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加入到“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行动当中,自救救人,自助助他,心手相连,点亮生命。

文/记者 杜燕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