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生气就不想说话?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11-19 17:30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跟男朋友本来聊的好好的,因为一两句分歧,他突然就陷入沉默,一句话都不说,这就是“沉默效应”。

这种一生气就不说话的现象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沉默效应”(Silenttreatment);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西德尼·罗森提出:个体在面对那些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消息时,通常都会选择一种阻力较小的反抗方式,而这个方式即是“保持沉默”。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沉默其实算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沉默可以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持续理防御机制,沉默可以在保护自己免受持续的伤害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对方的反抗。

沉默是对他人的一种无声的惩罚,会让对方的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对方会不断地猜测你的想法。即使对方说得再多,也不会得到半点回应;在指责你的同时,对方并不能得到半点快感,甚至会更加焦虑和急躁。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吵架的时候保持沉默,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保持沉默和直接争吵相比,沉默更容易对两人的关系造成伤害,不利于解决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问题。

01

沉默效应

沉默效应(Silence effect)又称缄默效应,它的核心思想是,没有恰当的沉默,就没有良好的沟通。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况时,由于种种原因,会选择保持沉默。沉默可以是思考的表现,也可能是避免冲突的策略,或是表达不满和抵触的方式。因此,理解沉默背后的动机和意图,对于避免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沉默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互相发生矛盾之后,有人渴望对矛盾进行探讨,于是提出解决方案想与对方交流,但对方却沉默不愿回应。沉默不是脑中空空的愚蠢,不是理屈词穷的失败,不是任人摆布的屈从,而是理智的隐忍并伺机而动。适当的沉默,才能一招制敌。雄辩如银,沉默是金。

02

沉默效应的成因

01╱情绪压倒性╱

个人可能被过多的情绪困扰,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或处理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语言能力来准确表达复杂的情绪。

02╱内向性格╱

有些人在情绪较差时更倾向于自我封闭,通过沉默来处理问题。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内省和独自处理情绪,而不是与他人分享。

03╱心理保护机制╱

有些人可能选择沉默作为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他们可能害怕承受他人的评判或担心表达情绪会引发争吵或冲突,因此选择保持沉默以避免进一步伤害。

04╱疲惫和无助感╱

一个人可能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助,无力与他人交流。他们可能觉得无论他们说什么都无法改变或解决问题,因此选择不说话。

03

如何运用沉默效应

面对一个对你有敌意的人,言语中也带着挑衅沉默可以显示出你不屑一顾的态度;面对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一味保持沉默可能疏远彼此感情,需找共同感兴趣话题打破沉默;例如:客人到访家中,如果对方是容易怯场和拘谨的,你应该用幽默的言语热场破冰,客人沉默你也沉默,这是不可取。所以对方向你讲述一件事,一味沉默是不行的,会给对方心理压力。此时,应结合表情、眼神鼓励对方往下讲,方可营造融洽和谐的环境,给对面留下个好印象。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首先,双方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意味着当一方感到生气或不满时,他们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另一方也需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这可以减少误解和隔阂。袒露心扉,建立信任桥梁。

处理冲突的重要性:其次,双方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冲突。当一方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另一方不应该做出消极的反应,而是应该尝试理解和支持对方。通过这种方式,双方可以更好地处理冲突并加强他们的亲密关系。解决矛盾而不是逃避,

尝试其他方式表达情绪:此外,如果一方在生气时选择沉默,那么另一方可以通过主动询问来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可以帮助打破沉默并促进双方的沟通。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写信或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信息。传递爱意不只有言语,还有行动和方法。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