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对自己友善一些!
人卫健康 2024-11-17 10:30

很多青少年常常感觉自己身处压力之中,这是正常现象。事实上,在青春期,青少年会面临诸多压力,如保持优秀的学业成绩、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色及寻求在同龄人中的认可和接纳等。然而,有时青少年可能会误以为应对压力的唯一途径是不断地逼迫自己。许多青少年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即“如果我对自己足够苛刻,或许我就能做得更好”。

然而,深入探究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大脑内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时,它很容易将成功与自我严厉联系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在时间上往往紧密相连。但这仅仅是大脑的一种主观联系,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真的存在因果关系。

科学知识显示,对自己过于严厉和苛刻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助于成功。实际上,结果正好相反。研究表明,对自己更友善、给自己休整时间、为自己喝彩的孩子,与对自己严厉、苛刻的孩子相比,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另外,把事情搞砸后对自己更友善的孩子,更容易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在未来表现出他们希望表现的样子。

对自己友善,可以让生活更好,那么要如何做呢?青少年,首先要打破普遍存在的关于自我友善的误解。

误解:对自己友善是自私。事实:对自己友善不仅是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这样的青少年将更有能力去帮助朋友,当他们低落时鼓励他们,当他们成功时为他们祝贺,因为你对他们做了和对自己同样的事情。

误解:自我友善本质上和自尊心一样。事实:很多时候自尊心和自我友善同时被提及,但它们的重点不同。自尊心是一种基于他人评判的自我评价,如在多种活动中(如学习、运动或艺术)他人评判你和你的行为。自我友善则是认可自己值得被友善地对待,和其他人的评判(甚至是自己的评判)没有任何关系,和自己的表现也没有任何关系。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果重视自我友善,就可以从艰难的时刻中恢复得更好(如在演讲比赛中收获了有价值的反馈,这与比赛成绩无关)。

误解:自我友善大部分是关于给自己花很多钱或做一件大事或引人注目的事情。事实:青少年可能在社交媒介上看到过大量昂贵的、浮夸的、所谓对自己好的方式,但自我友善是能以免费的、简单的方式来实现的,可以是重新看一遍自己喜欢的书、和宠物一起玩、开始创作小说、看有趣的电影等。偶尔把买东西作为自我友善的练习没有问题,但要知道,还有一些对自我友善的行为是免费的、容易获得的。长期来看,这样更有帮助。

对自己友善,可以从发现自己对自己怀有恶意的时候开始。这些时刻可能不好识别出来,如果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去找到它们,下面的线索有所帮助。

行为:密切关注自己的行为或自己正在做什么(如散步或和朋友聊天)。在挫折面前,自我友善会鼓励自己练习自我照顾(就像听自己喜欢听的歌、读自己喜欢的书或和朋友接触);怀有恶意通常会不让青少年做照顾自己的事情,会告诉自己忽略朋友或停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想法:友善的想法听起来是有耐心的、谅解的,如“那个朋友不喜欢我也没有关系,我觉得还有许多人愿意和我做朋友”;而恶意的想法通常听上去是没有耐心的、不被原谅的,如“为什么我交不到朋友?因为我是一个失败者”。如果你的想法让你感到舒适,可能就是友善的想法;如果让你感到悲伤、恐惧、无望,可能就是有恶意的想法。躯体和情绪感受:很多人对自己怀有恶意的时候都会有躯体感受(如胃痛、头痛等)或出现负面情绪(如悲伤、惭愧等)。

尽管练习自我友善确实有益,但在初始阶段,青少年可能并不会立刻感受到明显的变化。这时,请务必保持耐心,不要轻易放弃。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仍怀有恶意,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失败,或你不擅长培养自我友善的态度。相反,这恰恰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去运用你所学到的新技能去转化这些恶意为友善。请相信,你拥有这样的力量,可以将对自己的负面看法逐渐转变为积极、关爱的态度。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收获满满的成果。

很多青少年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儿,但他们并不确定该如何开始。压力和挫折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练习产生更友善的想法越多越好。如果青少年感觉对自己产生友善的想法有些困难,可以思考一下当好朋友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自己会对他说什么。友善的语言支持,对自己、对朋友都一样有用。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6个要点措施缓解青少年自卑心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2
在社交平台通过暗语“分享”成瘾经历 一些青少年滥用的处方药从哪来
法治日报 2024-09-18
2024“少年有志”京乌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2024 年“青小邮”青少年实践活动之遇见“昆虫达人”圆满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青春阴霾:解码青少年抑郁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盲目节食不可取!青少年如何远离肥胖困扰?
健康上海12320 2024-03-06
“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
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3-10-17
考前焦虑何解 青少年需要身心双重关注
中国青年报 2023-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