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向杜甫“供禄米”的故人
天天精彩
2024-11-05
+ 关注

◎姚秦川

杜甫不仅诗写得好,人缘也不错,他的“朋友圈”更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朋友当中,“边塞诗人”高适则是杜甫比较倚重的朋友,对杜甫的帮助也最大。

杜甫与高适相遇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当时,高适应制举不中,杜甫则举进士未第,那年,两人在汶上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遂成挚交。居梁宋期间,杜甫与高适经常往来,游山玩水,谈诗论赋;在长安期间,他们两人也时有唱和,畅想未来。

不过令人感叹的是,杜甫与高适此后的人生却大相径庭,高适在仕途上一路顺畅飞黄腾达,生活过得很是滋润。但是,杜甫的人生却一言难尽颇显坎坷,兜里经常掏不出几两银子。不过一直没有改变的,却是二人坚如磐石的友谊。

到了乾元二年(759)年底,弃官南下的杜甫携一家人到达成都。因为失去工作再加上积蓄不多,无奈之下,杜甫只能在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勉强度日。虽然当时的生活略显心酸,但杜甫倒也积极乐观,并没有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困难而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有一天外出,杜甫无意中重逢半年前来此赴任的高适,两位好友意外相见,“惊喜万分,无语凝噎”。杜甫的穷困潦倒高适尽收眼底,然而,作为好友的他看到后竟然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想要帮助的意思,就连手下的人都好心地提醒他:“借此机会,为何不当面帮助你的好友?”高适听后,叹息着摇头道:“杜少陵性情刚毅,一生要强,如果当着众人的面对他提供帮助,会让他有种嗟来之食之感。他一定会毫不客气地直接拒绝。”

两天后,高适便派手下给杜甫送去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嘱咐手下不要报出他的名字。然而,聪明过人的杜甫怎么可能不知晓这些物资的来历?他知道,高适这样做的目的当然出于好意,他只是不想让自己感到难堪。后来,杜甫在《酬高使君相赠》中这样写道:“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很显然,高适就是向杜甫“供禄米”的“故人”。

到了上元二年(761)正月初七,一直挂念好友的高适给成都草堂寄了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作,诗中这样写道:“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从诗中不难看出高适对杜甫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身处异乡、心怀百忧的孤独和无奈。这种真挚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高适晚年诗作中最为动人的一篇。

颇为遗憾的是,杜甫当时并没有看到高适写来的这首诗,直到大历五年(770)正月,他才在书卷中偶然发现,顿时“泪洒行间,读终篇末”。更让杜甫难过的是,这位曾在背后默默帮助自己的好友,却已于五年前在“心怀百忧复千虑”中去世。

令人唏嘘的是,一代诗圣此时也已缠绵于病榻,有即将撒手人寰之势。在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之际,杜甫强忍病痛,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用以怀念他与高适的友情。

在诗中,杜甫以“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的涕泪之笔,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深深思念,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可以说,这首《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也是杜甫对高适赠予他的那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的最好回应。

相关阅读
诗词丨常有故人心上过,此生足矣慰风尘
诗词天地 2024-12-18
历史|向杜甫“供禄米”的故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专栏|爱吃鱼的杜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专栏|爱吃鱼的杜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专栏|杜甫很会拉赞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5
活动|杜甫的前半生——《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新书分享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成都:春节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
成都商报 2024-02-20
诗词丨又见雪花飞,静待故人归
诗词天地 2024-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