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第一梯队 专精特新进阶路这样走 广州累计培育35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南方都市报 2024-10-30 11:35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代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10月28日,2025年度“进阶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活动(简称“进阶小巨人”培育活动)在广州启动,助力广州建立和完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

成立促进机构、打造品牌活动、优化融资服务、搭建产品展示平台……从加大培育力度,到加快转型提升,广州“专精特新”进阶之路稳扎稳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广州全市已累计培育了35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4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8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需要。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层面,“专精特新”都备受重视。

政策支持

市区协同政策矩阵助力发展

广州从2022年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2022年4月,广州出台《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根据《行动方案》,到2024年,广州要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行动方案》瞄准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和个性诉求,在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目前,广州已建立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黄埔、番禺、海珠、南沙等区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市区协同政策矩阵,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比如,黄埔区全国率先印发“专精特新10条”专项政策;南沙区出台了“专精特新政策9条”,累计兑现金额超过1.2亿元。

在政策引领下,不少产业园区也向专精特新企业抛出“橄榄枝”。位于南沙区的易创汇科技园聚焦于智能制造、消费电子、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一期预计在今年年内实现交付。该园区负责人陆建銮介绍,园区从定制工厂、产业政策、财税服务、数智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为了吸引专精特新企业进驻,园区近日“官宣”在政府补贴基础上提供入园补贴,专精特新企业进驻园区补贴100万元,小巨人企业补贴300万。目前,园区已汇聚思林杰科技、淦源智能、宝盛传媒等上市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领军企业。

服务保障

打造“小巨人”培育广州模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小巨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广东省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在新认定数量比去年下降22%的情况下,广州依然保持强竞争力,共有106家企业入围。不过,与其他先进兄弟相比,广州“小巨人”在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从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深圳共有298家企业通过审核。

如何跃升到“第一梯队”?广州提前谋划,布局壮大“小巨人”队伍,建立起具有广州特色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模式。此次启动的“进阶小巨人”培育活动,将组织开展个性化素质提升服务及申报辅导,推动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已连续两年开展“进阶小巨人”培育活动,精准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培育库。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简称“促进会”)秘书长李尧介绍,促进会自研“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认定自测程序,企业登录后按照要求填报资料即可显示企业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存在的短板以及努力方向,满足企业“一键掌握”、不费时费事申报需求,提升申报效率。从2023年-2024年“进阶小巨人”企业培育活动成效来看,约4000家次企业参与自测,为广州市建立2235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助力广州超额完成了300家“小巨人”培育的目标,在大湾区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小巨人”培育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是全国首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社团组织,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管成立,搭建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园区、服务机构等参与的交流平台。促进会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的政策宣贯和辅导、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技术创新升级、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和对接、行业合作交流等6大服务。此外,广州还推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联合工信部电子五所、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中创盈科集团合作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新模式,在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产业招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供需对接

“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双向奔赴

在产业链上,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业互为生态。2021年,广州正式启动“链长制”,由政府当“链长”,企业当“链主”,聚焦重点领域打造21条现代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广州发动“链主”企业、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广州已先后举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建筑建材绿色产业、教育信息化等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广州地铁、广州工控、白云电器、视源电子以及产业链上下游500多家企业参与对接活动,瑞立科密、三泰汽车、擎天实业、华能机电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卡位入链。

今年,广州启动“一月一链·一起益企”系列活动,为中小企业搭建全新服务平台。系列活动聚焦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政策宣贯、融资促进、供需交流、人才服务等活动,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益企服务体系,为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

此外,为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广州还通过政府搭台、组织参展、依托跨境电商平台等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数据显示,一些企业已在海外市场取得突出成绩,比如“小巨人”企业禾信仪器的质谱仪器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专注汽车热管理的法拉集团已供应全球60多个知名汽车品牌。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海外建设新的工厂,覆盖全部生产环节;另一种模式是在海外建设组装工厂,主要生产环节仍然留在国内,海外工厂主要负责进口国内所生产的零部件进行二次组装。”专注助力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大智汇产业育成服务平台总经理邹继娇指出,在企业的海外拓展中,不少企业因缺乏全球化供应链战略体系和布局而导致风险出现。因此,企业出海不仅是让产品“走出去”,产业链抱团“走出去”将是未来企业出海的一大趋势。

文/夏嘉雯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1.46万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01
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科技日报 2024-11-18
多方协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经济日报 2024-08-29
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经济日报 2024-05-24
广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南方日报 2023-08-24
北青快评 |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5
广东:建议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链长制”的重要内容
南方都市报 2023-01-16
培育“专精特新”成长沃土
经济日报 2022-1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