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大师与玛格丽特》最接近金庸武侠
天天精彩
2024-10-30
+ 关注

撒旦(后)与黑猫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话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

◎路子(媒体人)

◎布尔加科夫的奇书《大师与玛格丽特》,最接近的是金庸武侠小说。虽是知识分子思想小说,却有着很强的情节线——大师因书写禁忌题材而被关入精神病院,与外界隔离,发表不了作品,郁郁寡欢,成为名副其实的古墓派。最后,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在魔教众人的帮助下,使其杰作得以重见天日,完成大师“被人看见”的宿愿。

◎读新晋诺奖得主韩江的《植物妻子》,采用经典凝练的叙事,像卡夫卡的《变形记》,区别在于一个变动物,一个变植物。卡夫卡是通过格利高里自述,写自我感受;而韩江更习惯通过丈夫视角来写妻子的异化,其实也是一种自画像写作,第三人称的自画像。这篇还比较温情,在《素食者》里,男性视角更冷酷。

◎读《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对话写得太好了。作为精英中的精英,写起底层人来活灵活现,用的全是他们的声口,典型的平等对话式作家。

◎在萨莉·鲁尼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好男孩西蒙循规蹈矩,精神内守,静美如一株植物,毫不主动,全靠女朋友带着他跳这支爱的圆舞曲。二十一世纪的男主角都变这样?跟如此沉默的人产生情感链接,女方势必憋了一肚子的情绪,所以需要找女伴使劲倾诉。鲁尼写的男主角一个赛一个被动。

◎在旅馆无所事事,用“没药花园”的私家侦探功夫又重读了一遍周晓枫的名作《离歌》,真是寒门贵子的“警世通言”啊——北大才子一手好牌打得稀碎,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步——就业、婚姻、再婚,步步为营,却又步步行差踏错一丢丢。

◎看纪录片《李沧东,讽刺的艺术》,导演李沧东以第一人称回到拍摄现场的方式,倒着回溯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能清晰窥见其创作理路。从林权泽式知识分子视角的、社会广角的黑帮(《青鱼》)、青年卷入历史事件(《薄荷糖》)等,逐步走向个人的超验现实主义,探索未受到应有惩罚的罪行,将引发怎样的存在、诗学、哲学之思。

◎读老陀《赌徒》,写一堆俄罗斯人混在德国的故事,他早期作品还挺欢脱明快的,语言机警漂亮,时髦程度不亚于王朔。

◎看日剧《住宅区的两人》,两个身心健康的中年女人,一个离婚没孩子,一个未婚,俩逍遥女太保,庇护着老破小小区的安宁与幸福。还是无私利他的人比较有魅力。

◎读书最好的方法是同时也写一个。哪怕不能先写成文,脑子里有个大概的构思,读别人的书,长自己的苗,同时,对别人的写作也能领悟得更深透。

◎我读书比较功利主义,除了名家,喜读熟人的文字。后者不为满足窥私欲(多少有点儿,不多),主要为了看清楚虚构人物或某种观念是如何长出来的。

2024.10.20

供图/雨驿

最新评论